理財智慧:歐元轉弱兩大因素

理財智慧:歐元轉弱兩大因素

荷蘭公投結果與法國一樣,是反對的多,支持的少。在短短1星期之內,推行歐盟憲法的進程已遭遇到2次挫折,而市場人士認為,歐元滙價可能會進一步下挫,甚至有機會跌穿1.20美元的心理關口。
政治影響經濟,是傳統經濟學家不會認同的,除非政治決定直接影響經濟政策,否則沒有理由相信政治的改變會影響經濟運作。
今次法國與荷蘭相繼否決了歐盟憲法之後,最壞的情況也只是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不能夠加快,原則上經濟及民生的項目並沒有改變。那麼為何歐元滙價會受到影響?

經濟發展受限制

這是因為是否持有某一貨幣,主要是看該國的經濟預期。如果因為經濟發展受到限制,對於該國貨幣失去信心,國民便會沽本地貨幣而轉買外幣,而歐元的直接競爭者當然是美元。歐元成立的目的本來是要抗衡美元,希望成為世界領導性貨幣。由於部份國家的人民反對憲法,歐洲要進一步團結,並不容易。
法國人民之所以反對歐盟憲法,是把經濟問題反映在政治層面。自法國採用歐元以來,對市民直接影響是生活必需品價格急升,其次是失業率上升。香港失業率在6%以上,已經叫做很高的水平,但法國現時的失業率已超越了10%。很多人沒有工作可做,於是不滿現狀,遂借公投反映對現政府的不滿。

息差劣勢致命傷

另外一個歐元滙價轉弱的原因,是息差的問題。在香港存6個月美元定期,息率有1.1厘以上,但存歐元同年期定存,息率只有0.8厘或以下。歐美存在息差,因為美國經濟復甦,有通脹壓力,因而會繼續加息,但歐盟因為成員國失業率高企,要用寬鬆的貨幣政策去支持經濟,結果歐元利息低企。市場預期歐美息差會進一步擴闊,因為套息活動的關係,短期歐元會進一步偏軟,所以投資歐元的朋友便要注意這點。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