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問責制 政務司長財政司長「翻生」<br>曾蔭權改組行會彈舊調

改革問責制 政務司長財政司長「翻生」
曾蔭權改組行會彈舊調

【本報訊】前任特首董建華治港七年半,特區政府淪為弱勢政府,曾蔭權吸取教訓後,在特首競選政綱中提出多項改革措施,包括今年內改組行政會議,承諾只讓非官守議員留任,或為恢復港英舊制鋪路;他又建議改革高官問責制,恢復政務司司長及財政司司長被削去的權力。有學者認為,曾的建議只是老生常談,關鍵是中央是否容許他吸納反對派進入建制,例如民主派人士進入行政會議。 記者:莫劍弦

曾蔭權在其施政綱領中,就提高特區政府管治能力提出五大建議,包括改革由董建華一手推動、不斷遭抨擊的高官問責制;恢復遭「削權」的政務司司長及財政司司長的政策統籌權力,加強政策協調角色,他又倡議釐清公務員和問責官員的權責,加強對問責官員支援,消除問責制缺憾。

爭取自由黨民建聯支持

對於改組行政會議,曾蔭權承諾讓全體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留任,並在今年內改組行政會議,加強行政會議角色,吸納社會精英進入行會,優化施政質素。不過,政綱未有提及問責官員會否留在行會內,為恢復港英時代行政局舊制留下伏筆。
立法會方面,曾承諾加強與立法會的溝通,以及增加立法會參與政策制訂的角色;日後政府也會定期與區議會溝通,加強諮詢架構吸納民意的功能,並利用各種渠道收集社會不同人士的意見。
曾蔭權昨晚與傳媒茶敍時表示,若他當選特首,會恢復每年十月發表施政報告的做法。他說,曾與自由黨及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討論施政理念,他認為只要兩黨真正支持政府,加上獨立議員支持,政府施政才可以順利運作,但他強調,與政黨合作,爭取不同人士支持參選,當中絕不存在任何討價還價,「我唔容許有一安士政治包袱。」
他又表示,希望可以和民主黨在施政上合作,曾蔭權認為香港市民希望民主派更為務實,多做實際事情,政府也希望可以吸納社會上不同意見,改善施政。

若邀反對派須中央允許

前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昨天出席由曾蔭權安排會見政商界元老的宴會後,回應問責制成效時指出,「問責制呢兩年實施以後,都唔係太成功」,她相信新的特首會小心處理有關問題,並寄語當選者保留恆之有效的機制,確保公務員體系內的政務主任運作模式。
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張炳良認為,曾蔭權提出的改革方向已經是社會共識,沒有甚麼新意,他要改革行會,吸納社會不同聲音,關鍵在於他會否邀請民主派加入建制,但權力卻不在曾蔭權手上,而是由中央政策決定,「若果中央唔畀,曾蔭權都唔會主動搵民主派入行會」,他又擔心若曾蔭權真的將大部份官員排除出行會,回復港英舊制,不排除將行會席位,用作回贈支持他參選的大商家「禮物」。
張又認為,改革問責制建議,似乎已為開設副局長留下伏筆,但由於曾的任期只有兩年,加上開設新職位要得到立法會支持,他未必可以在此任期內推行。

曾蔭權在記者會上強調會加強與立法會、區議會,以及各個諮詢架構合作,改善政府管治能力。馬泉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