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於九九年在任特首期間,成立一個由他自任主席的策略發展委員會,網羅香港各大企業領袖及社會領袖作為他的顧問團,最後卻淪為可有可無的榮譽委員會;曾蔭權昨日在政綱中,提及要將策發會擴大成為「香港最重要的政策諮詢組織」。有學者認為,曾有意借策發會建立與商界領袖人脈,為未來角逐連任鋪路。
商界巨頭可閱國家機密
策發會的組成與港英時代的行政局十分相似,成員包括政府高層、行政會議成員、滙豐、長實等大企業的代表、專業人士以及社會領袖,論對社會政治經濟的影響力,絕不下於行政會議。可是成立之初,董只要求策發會研究中港融合、兩地協調等「高大空」題目,有成員曾私下批評董大材小用。
事實上,由於策發會研究題目涉及與內地合作,委員有機會閱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機密文件,例如未來十多年中國港口、鐵路及公路的戰略發展,對大商家甚至特區政府而言,這些是十分珍貴的資料。
自兩年前完成研究中港課題後,策發會已不再活躍。曾蔭權在他的施政綱領中,重提這個已近乎「消失」的委員會,而且還要擴大其職權,將策發會變成香港最重要的政策諮詢組織,專注研究香港長遠及整體建設方案。
中文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在董年代,策發會也無大作為,曾蔭權一直強調政府要少干預,策發會可以有所為的機會更細。他認為曾蔭權是想借策發會在商界中建立人脈,拉攏一些大商家,為兩年後一旦連任爭取支持。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