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法荷為何對歐盟憲法說不 - 何洋

蘋論:法荷為何對歐盟憲法說不 - 何洋

法國和荷蘭相繼在本周內否決採納歐盟憲法。問題是這些向來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上扮演主導角色的歐盟成員國,為甚麼對有助進一步強化歐盟角色的一部憲法說不?
要解答這問題,就要把歷史時鐘往後撥,回到八○年代末的時空。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被推倒,前蘇聯其後亦面臨瓦解的命運。前蘇聯解體,令很多從前震懾於其武力威嚇,而不得不聽從它指示的東歐國家,重新獲得自主權。波蘭、匈牙利、捷克和羅馬尼亞等都屬於這類國家。
這些國家其時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在共產黨的管治下,這些國家行的都是計劃經濟。重新贏得自由的東歐諸國,銳意推行全方位的革新。無論是經濟制度,又或是在政治的層面,這些國家都積極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在經濟改革方面,這些國家在重獲自主後,都毫不猶豫地摒棄計劃經濟體制,轉而採用透過建立自由市場的模式來發展。
回頭看像法國這些西歐國家,其經濟制度在二戰後漸漸演變成一種只講求平均分配財富的福利經濟模式。在這模式下,稅率高兼管制多,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失業率長期處於高水平。自東歐一些國家在去年加入歐盟後,這些國家所代表的自由市場理念和原本一些西歐舊成員國,如法國的福利主義發展模式便展開一場不同經濟制度間的角力,結果福利主義模式敗下陣來,大量資金湧往有充裕廉價勞動力,而且管制較少的新加盟成員國。
商人透過撤走資金對主導西歐經濟發展的福利主義經濟制度投下不信任票,從而令歐盟的西歐成員國的經濟狀況惡化。正是恐怕憲法通過後,將促成歐盟成員國間更激烈的競爭,最終使法國和荷蘭民眾在公投中對歐盟憲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