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曾蔭權昨日獲中央批准辭去政務司司長職務,在北京欽點下,正式參加只有不足八百人有權投票的行政長官選舉。他公布改善施政、提升管治和加強與中央關係等一系列措施的政綱,但對於政制改革時間表、六四事件等與中央有關的議題,都沒有正面回應。雖然選舉工程的包裝功夫十足,但他的政綱和立場卻被批評為避重就輕、空洞且無新意,顯示不出能帶領香港走入新時代的視野,難為港人帶來新希望。 記者:陳沛敏 謝明明
曾蔭權昨午在灣仔君悅酒店舉行記者會,發表參選宣言。會場兩邊擺放了寫上「強政勵治」、「締造和諧」和「福為民開」三句競選口號的巨型紙牌,台前的左右則寫有「用心.務實.為香港」。曾蔭權在妻子鮑笑薇、競選辦主任李國寶和秘書長陳德霖陪同下步進會場,並特別在「用心.務實.為香港」的紙牌前親吻妻子臉頰,先來一場溫情演出。
聲言不輕易訂立政改時間表
帶上新鮮出爐「煲呔曾」襟章的曾蔭權先後宣讀中、英文演辭,表示昨日接獲中央批文,獲准辭去政務司司長一職,六月一日生效。他說會在兩星期內向選舉事務處呈交參選特首提名表格,強調政綱面對全香港市民,希望港人忘卻過去的怨憤,撥開七年以來的惶恐和激昂,包容共濟。
對於特區政府過去七年來施政失誤他是否有責,曾蔭權說認同前任特首董建華於今年一月在施政報告中的總結,自己作為政府一分子也不能推卸責任,但強調最重要是向前看,且近月施政已有改善,不應再花時間在內爭外拗上。當被問及是否支持二○一二年推行普選,他不肯正面回答,只表示要先建立與中央的互信,愈快建立愈快有普選,並形容「呢個係我嘅最大挑戰」,因此不會輕易訂立政改時間表。
在參選宣言中多番表示要感激中央的曾蔭權,被問及普選和23條立法的問題上,中央和港人有很大分歧,他以哪方利益出發?他回應指國家與港人利益沒衝突,只是角度不同,港人要信中央政府,才能爭取共同價值。他在其後的傳媒茶敍中指出,港人與中央的互信關係已有改善,例如「有啲人可以上大陸。」又說「中央好想信香港人,我參選都係中央信香港人嘅表現。」
至於六四事件應否獲得平反,他也沒有正面回應,只謂過去十六年國家政治、經濟及社會都有舉世矚目的發展,十三億人民生活改善,「咁樣睇事情會有更理性嘅分析」。
他又有點動氣地回應官商勾結的指控,指政府創造環境讓投資者賺錢不等如官商勾結,數碼港問題歷史自有公論,西九龍發展計劃則仍未批出。他其後透露,根據公眾意見,西九發展不會單一招標,但也毋須撤回天篷的設計,因為反對的意見不多。
曾蔭權在政綱中又提出,要建立市民對特區和國家自豪感和責任感、改組行政會議、考慮減低市民稅務負擔等方針,但由於在記者會結束後,其選舉辦的人員才向記者派發他的政綱資料,因此傳媒無法先在記者會上就其政綱跟進提問。
張炳良:香港人唔好太樂觀
對於曾蔭權提出的參選宣言,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形容為空泛無新意,難讓市民相信他當選後會帶領港人進入新時代。城市大學社會及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張炳良認為,曾蔭權始終是由中央政府欽點,要顧及中央的立場,加上中央仍未完全信任他,自然迴避政治敏感問題,「好似程翔件事咁,可能佢(曾蔭權)根本都唔清楚件事係點,當然會迴避,就算佢應承會盡力為香港人爭取利益,但佢始終力不從心,香港人唔好太樂觀。」
中文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陳健文指出,行政長官非由市民選舉產生,曾蔭權自然對政治敏感議題避重就輕,讓自己有更大空間,「曾蔭權𠵱家夾喺中央同港人嘅中間,我認為佢會玩平衡木,平衡雙方,如果市民喺爭取民主嘅立場唔夠堅定同唔能夠凝聚到力量,咁曾蔭權就會一面倒傾向中央。」
政治議題外,社區協會主任何喜華批評曾的民生政綱同樣陳腔濫調,只是抄襲董建華的施政報告內容。對於曾蔭權在演詞中強調自己出身基層,他批評:「佢咁講簡直係背叛自己嘅出身階層,坦白講,阿董雖然無用,但佢心腸好,肯聽吓基層意見,佢(曾蔭權)坐正後,我重驚佢會打壓低下階層嘅利益。」
曾蔭權其後會見傳媒時主動回應指其政綱缺乏長遠視野的批評,「香港唔係缺乏百年大計,係缺乏執行能力同決心,𠵱家最重要係有魄力落實啲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