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安東尼奧馬刺與鳳凰城太陽的「矛盾大戰」勝負終於分曉。馬刺憑着全面實力及雄厚後備,周三作客以一百○一比九十五獲勝;總場數四比一淘汰太陽稱王西岸,三年內第二度躋身總決賽。深籃
過程–鄧肯反彈致勝
鄧肯是馬刺今仗勝利的功臣,上仗僅得十五分兼且罰球十二投三中的他強勢反彈,全場砍下三十一分、十五個籃板及三個封截,在罰球線上也四投三中。「我知道我今仗必須比上場做得更好。」鄧肯說。「我希望為球隊帶來獲勝機會,而不是成了球隊的拖累。」
若與太陽中鋒A史杜達米亞比較,鄧肯的表現亦難免相形見絀。這名年僅二十二歲中鋒在籃底下所向披靡,取得個人季後賽新高四十二分、十六個籃板及四個封截。
其實太陽今戰在上半場表現佔優,半場結束時更以五十二比五十一領先,但在第三節甫開不久,卻連續犯下了四個失誤;結果被馬刺在六分半鐘內,打出了一段十八比四的大反擊,以六十九比五十六反超前。雖然A史杜達米亞在最後一節攻入了十三分,一度領太陽在完場前追至只有三分之差,可是隨後被馬刺連取七分奠定勝局。
今季MVP尼殊賽後作總結時說:「我們今季幾乎得到了能夠期望得到的一切,惟獨錯過了我們最想得到的東西。」
剖析–後備「主宰」勝負
事實證明,無論太陽五虎的火力如何厲害,欠缺後備支援始終難成大器。主要由占積遜及史堤芬亨打組成的太陽後備軍,在西岸決賽五戰中,共合貢獻了四十七分;反觀馬刺後備軍則合力攻入了一百一十二分,這正是馬刺勝、太陽敗的關鍵之一。
就算太陽五虎中本身也呈現了缺口。在首兩圈季後賽平均錄得二十二點三分及五成一命中率的馬利安,踏入西岸決賽即受制於馬刺,平均得分急跌至七點八。另外,今年明星賽三分王昆田李察臣在五場西岸決賽的三分球命中率只有三成七,每場平均也只得十分左右;加上隊中第三射手祖莊遜首兩戰因傷缺陣,在常規賽無堅不摧的太陽五虎,實際上只餘A史杜達米亞和尼殊,真正能夠與馬刺抗衡到底。(總決賽將於香港時間六月九日開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