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宣布取消81種紡織品出口關稅,中國與歐美的貿易糾紛升級,市場擔心貿易戰一觸即發,除了可能影響中國以致本港的出口外,全球的經濟亦會因此而受到拖累。
事實上,今次中國的反應的確比預期強烈,尤其是中國剛在早前才宣布增加74種紡織品的出口關稅,卻突然在短短時間內改變主意,將81種紡織品出口關稅取消,事件的確峯迴路轉。不過,今次中國所作出的反應,其實不難理解,因為自今年開始取消紡織品配額制度後,中國與歐美就紡織品貿易的摩擦便持續不斷,但中國在每次糾紛中都以極克制的態度處理,當中便包括在5月20日宣布增加74種紡織品的出口關稅。
漠視中國讓步
不過,中國的克制表現卻得不到歐美國家的合理回應。歐美在4月下旬要求對華紡織品進行調查,其後對中國多項紡織製品重新實施配額,其中歐盟更實行特別保護程序,這都令人懷疑歐美到底有多大誠意去解決與中國之間的紡織品貿易糾紛。故此,中國今次的報復性行動,其目的是向歐美各國表明,中國對於「不公平」的待遇是有反擊能力的。
當然,中國表現出強勢一面,雖然可以防止歐美國家步步進迫,但同時亦可能會引起歐美國家的強烈反應,挑起貿易戰的發生。
事實上,美國除了對中國的紡織品施壓外,亦不斷對人民幣滙價提出質疑,雖然中國官員的立場強硬,人民幣亦沒有因受到壓力而作出改變,但或多或少已對中國及香港的金融市場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其中外資對中國的樓房作出投機活動,以及香港的息率亦因資金大量流入而變得不正常,都是因為美國對人民幣施加壓力所造成的惡果。
由此可見,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但美國經濟卻無法建立穩步上升的步伐下,美國希望透過一些保護措施去令自家的經濟重回「正軌」,因而不斷在市場中找尋藉口,如指在配額取消後,中國的紡織品有傾銷的情況,又指人民幣的滙價嚴重偏低,影響美國的經濟發展。但美國似乎沒有檢討自己本身的問題。
經濟走回頭路
事實上,美國工資無法走回頭路,是必然的事實,故此美國要發展的應是一些高科技、高增值的行業,而非與發展中國家爭奪低技術行業的市場。如果美國無法想通這個問題,那麼爭拗將無可避免持續,而中國與美國發生貿易戰的機會亦大大提高。
問題是,一旦貿易戰爆發,美國是否可以獲得利益?美國又是否真的能奪回一些低技術行業的市場佔有率?如果答案為「是」,那麼為何歐美這麼多廠商會在中國設廠?
如果真的能提高低技術行業市場佔有率,那其實代表了美國發展高科技業務已失敗,經濟正在走回頭路,所以貿易戰一旦爆發,美國最終仍是輸家。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