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於二○○四至○五年度在公立醫院或專科門診有超過二萬人被診斷為患上抑鬱症,較三年前上升接近三成,其中近五成患者是四十至六十四歲之間的病人。但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回應稱,當局無意把四月一日定為「抑鬱病關注日」;而有精神科教授指出,二萬名抑鬱症病人數目只是社區內患情緒病或抑鬱病人數的冰山一角。 記者:梁洵瑜
衞福局昨日在回應立法會議員李國英的提問時稱,在○四至○五年度本港有二萬一千二百四十人在公立醫院及診所被診斷為抑鬱症病人,較○三至○四年度的一萬八千五百八十六人上升一成四,更較○二至○三年度的一萬六千五百六十一人上升兩成八。
七成女性患者
該局數字顯示,七成患者是女性,並以四十至六十四歲的年齡組別人數比例最高,約佔總患者人數的五成。該局回應稱,局方會不時檢討現時對長者、青少年、婦女等的心理衞生宣傳計劃,暫不會把四月一日列為抑鬱症關注日。
早前曾公布一項全港大型調查的中文大學精神科教授李誠回應說,近年抑鬱症患者上升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他的研究結果顯示,本港於過去二十年抑鬱症患者數目上升四倍,並估計百分之八的成年人口患有情緒病,但在醫管局診治的患者只佔極少數。
僅四成人求診
他解釋,只有四成抑鬱症患者會求診,多達六成人自行以旅行、運動等方法處理;即使在該四成的求診者中,八成都向私家醫生求診,只有兩成人向公私營專科或心理學家尋求治療。
他指出,近年對情緒病的宣傳大增,增加了公眾對情緒病的認識,求診人數也因而上升,但公立醫院精神科專科門診排期極長,雖然當局指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為五周,但若沒有即時的自殺傾向或嚴重病徵者,排期估計長達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