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社會,傳媒一直扮演着監察政府的重要角色,但要有效做到,匿名「消息人士」報料往往起着關鍵作用。在《華盛頓郵報》揭發「水門事件」一事上,「深喉」就充份顯示了這類「消息人士」監察政府的重要作用。
《華盛頓郵報》高度讚揚「深喉」費爾特:「洩露FBI的水門案調查細節,他雖然違反了FBI的規則,甚至可能違法,但回想起來,他的決定是正確的。若費爾特當時保持沉默,尼克遜或成功進行了美國歷任總統其中一次最嚴重的濫權行為。」該報認為在「水門事件」中法治最終獲勝,很大程度有賴消息人士「深喉」,即費爾特的愛國主義情操。
美傳媒近期備受政府打壓
可是,美國官員近年對於傳媒引用「消息人士」的消息批評政府的手法,明顯感到不滿,記者保護消息來源的權利受到極大衝擊。
例如前年有消息人士向傳媒洩露有一名中央情報局特工指喬治政府誇大向伊拉克開戰理據,美國政府就全力追查洩密人。最近美國《新聞周刊》引述政府官員消息,揭露駐關塔那摩灣監獄的美軍將《可蘭經》丟進廁所事件,雖然確有證據證明有美軍褻瀆《可蘭經》,白宮仍猛烈抨擊《新聞周刊》報道。
《紐約時報》質疑若今時今日政府再發生類似「水門事件」醜聞,備受政府打壓的傳媒能否再有機會向外披露真相:「真令人懷疑,若沒有信心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會將他的身份保密,『深喉』還會否揭露他的秘密?」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