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蚊指數達警戒線 跨部門應變啟動<br>黃大仙中釀爆登革熱

誘蚊指數達警戒線 跨部門應變啟動
黃大仙中釀爆登革熱

【本報訊】炎炎夏日,又是傳播登革熱病的白紋伊蚊活躍季節,食物環境衞生署上月在全港二十三個地區的誘蚊產卵指數中,錄得九個地區的誘蚊產卵指數達到百分之十或以上,當中黃大仙中(即黃大仙下邨、竹園南邨及橫頭磡等一帶)的指數更高達百分之二十八點八,進入警戒範圍,需要啟動地區跨部門滅蚊應變機制,防範登革熱。 記者:謝明明、蔡建豪

食環署在二十三個地區的誘蚊產卵器指數中,有十九個地區錄得正指數,除黃大仙中外,指數達百分之十或以上的地區包括堅尼地城、油麻地、粉嶺、長沙灣、深水埗東、鑽石山、屯門南及葵涌等(見表)。該署發言人說,當局會加強巡察,改善環境衞生及清除蚊患滋生,並呼籲市民做足防蚊措施,妥善清理垃圾及積水。

山邊情況嚴重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根據過往紀錄,每年五月份的誘蚊產卵指數都會較四月份為高,而且今年五月降雨量較多,加上氣溫逐步上升,容易引致蚊患。他認為,當局及市民應合力清除積水及垃圾等蚊患源頭,市民亦要做好個人防蚊保護,若家居蚊患嚴重,更應考慮裝設紗窗預防。

「事後滅蚊嘥氣」

黃大仙區議員陶君行說,近期接獲不少街坊投訴指區內蚊患嚴重,尤其是近山邊的竹園邨、翠竹花園和慈雲山等,不但要噴蚊怕水,並要關閉窗戶開冷氣,才可避免蚊患。
對於政府為加強防範蚊患而向立法會提出的《公眾衞生及市政修訂條例草案》,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副會長梁廣源稱,該草案並無強制私人地方設置誘蚊產卵器,讓當局進行監察,只是授權當局在有需要時派員進入有關私人地方進行滅蚊。他批評此舉不能徹底防範蚊患,「監察先至係第一位,但如果做唔到,咁你事後點樣做滅蚊工作都係嘥氣!」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發言人說,曾考慮立法讓食環署人員在私人地方放置誘蚊產卵器,但經研究後,發現大部份業主都願意合作,所以該局認為現階段毋須立法。

【上堂被咬】
朱同學:「上堂都試過俾蚊咬,但我就唔驚登革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