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遠國際(517)出售物業套現,因事前股價已有相當升幅,昨日公布消息反而滑落,是短線的獲利回吐。
所售物業為中遠大廈其中8層寫字樓,作價14.02億元,買家為控股公司中遠香港。該物業於98年購入,成本為16.6億元,投資6年多,至今仍蝕樓價15.5%,但已經作減值準備,去年底帳面值約為11億元,完成交易後,帳面可獲利2.9億元。該物業有借貸5.91億元,於償還後,仍有資金8.11億元供其他用途。
去年底,中遠國際借貸9.88億元,完成上述交易,償還5.91億元,借貸減至3.97億元,而現金及存款是5.62億元,屆時將錄有淨現金1.65億元。
近年中遠國際在重組業務,最先是整合集團內的物業業務,再而由控股公司注入船舶塗料、船舶服務及保險顧問權益,並開展物業發展,業務已是較為多元化,但財政未能改善,於出售上述投資物業後,則可明顯改善財政,甚至再作其他投資,原有的業務,包括順成建築、河南電廠及物業,建築業務疲弱,電廠表現令人失望,兩業務持續虧損。
去年已完成多項注資,帶來新貢獻,發展物業亦屆收成期,已轉虧為盈,錄得盈利2.19億元,每股盈利15.5仙,派息2.5仙,是97年買殼上市以來首次派息。
去年盈利中,包括物業重估回撥1.56億元,相信主要來自上述出售物業,若扣除此特殊收益,業務盈利只有6300萬元,仍然是單薄,況且建築及電力業務仍分別虧損1914萬元及2343萬元。
只宜候機短炒
今年展望,整體業績不愁,只是出售物業已獲利2.9億元,但屬於特殊收入,並不實際,於內地的物業發展,上海項目已接近售罄,北京的發展只佔20%,只有瀋陽的發展,仍有面積178萬呎待售。
因此,中遠國際除徹底改善建築及電力的經營外,還要開發其他業務,上述物業既然售予控股公司,相信未來仍有業務由控股公司注入,換言之,注資概念仍在。
中遠國際重組經年,亦已恢復派息,但不外如是,只較過去為佳,市場亦只看重於投機,昨收1.17元,下跌4仙,回吐壓力仍未消除,此股目前仍不宜作為投資對象,只能候機短炒。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