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英國經濟開始滑坡

國際視野:英國經濟開始滑坡

俗語話:同人唔同命。法國總統希拉克在本土就歐盟新憲法的全民表決受挫,或可能影響其在2007年競選連任機會,究其原因,大部份歸咎於經濟問題所致;英國首相貝理雅則好彩得多,能創造工黨連續3屆執政的歷史,皆拜在經濟出現強弩之末之前趕緊過關所賜。汝道這是「天意」,抑或命運其實掌握在自己手裏?
歐盟要通過新憲前路崎嶇,形成經濟前景呈不明朗局面,然則英國又何嘗不是?英國自1992年英鎊受到索羅斯的狙擊而被迫退出「歐洲滙率機制」(ERM)以來,經濟連年錄得增長,雖說通脹在期間未見肆虐,可給予英倫銀行在貨幣政策調節上有適當的空間,然鎊滙的大幅滑落,才是導致經濟邁向蓬勃之路的最大貢獻,誰說貨幣貶值實際影響力不大?
瞧瞧美國及歐洲目前狀況,便知為何他們老是針對亞洲尤其是中國對滙率的「干預」者!
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新興國家紛紛崛起,英國受惠於廉價貨品進口之餘,因年前鎊滙相對較弱,故在出口方面也極具競爭力,加上有獨立兼具彈性的貨幣及財政政策(不像歐元區般受馬城條約所規限,以及一制通用的利率政策束縛),故經濟表現一直領前其他歐洲核心國,單從失業率已能分辨出優劣。

內外因素均轉壞
然而經濟盛衰循環乃不變之定律,美國經濟放緩,最大貿易夥伴的歐元區又搖搖欲墜,中國宏調、日本一沉不振,依賴內需支撐整個繁榮局面又因連番加息而受到衝擊,人們的消費能力及意欲下降,根據巴克萊銀行透露,信用卡壞帳上升速度比預期來得快且大,是否一個敲出經濟已開始滑坡的警號?鎊滙由高峯回落乏力反彈,又是否另一個啟示?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