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擔心公務員架構已多年來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關注。回歸前,歌頌公務員的聲音高唱入雲,有時實在過份;回歸後,公務員忽然貶值,特首帶頭敵意視之;經濟衰退,財赤嚴重,立法會最關心就是不停要求減人、減薪,有些做慣僱主的議員,帶着慣常對僱員的態度,老是認為公務員工作太少,待遇太好,另一邊,工會領袖議員,最重要保障的就是低薪職級員工不應再削職位和薪酬。沒有人有空探討如何改善公務員體制,迎合二十一世紀對政府的要求,令無論誰人執政,都有一支更靈活的精英部隊可供使用,更敏捷地回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和期望,帶給市民更適切的服務。
要有一支精英部隊,就必須有策略留住人才,不是某高官為了提拔某名「愛將」,就為他度身訂造晉升的空缺。留住人才的最重要策略,就是要令人感到有為、備受重用和有前途。現在公務員士氣低落,正是暴露了特區政府根本沒有積極的公務員政策。
以前政務官是「天子門生」,港督親自留神培訓的治港人才,千裏尋一地挑選出來,當年政府重通才,專才為通才所用,跨進政務官門檻,只要證實有才幹,就前途無限。世上沒有一部通書可以讀到老,香港公務員發祥地的英國白廳,自戴卓爾夫人當首相的年代,已開始了公務員架構脫胎換骨的大改革工程,時至今日才大致完成,從以「向大臣提意見」為主,轉變為重視管理才能:善用政府資源,向市民提供服務。立法會與政府都應正面對待公務員架構,短視消極,經濟不景時優秀人才也只得啞忍,經濟復甦,這些人必定紛紛離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