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王紀:鐵娘子手下的外交

新君王紀:鐵娘子手下的外交

蔡子強

西方政治學有一句名言:「Foreignpolicyisanextensionofdomesticpolitics.」(外交就是本土政治的延伸)。
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訪日期間,突以「國內有緊急公務」為由,取消原定與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的會面,提前回國。這件事為日本朝野帶來巨大震撼。有日本外交官以「不合國際禮儀」、「有損外交形象」、「一個禮儀之邦竟然如此失禮」等強硬措詞作出猛烈抨擊,中日關係陷入空前低點。吳儀是否太過鹵莽?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回顧一下六年前的一件事。
一九九九年四月,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訪美,討論世界貿易組織(WTO)問題,但那時美國國內卻掀起一股反華浪潮,出現了李文和事件、美日(甚至考慮把台灣納入)「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等。中共中央一些單位所作的民意調查,顯示約三分二人認為訪美之行應暫時擱置。
但朱總最終還是去了,還在貿易問題上作了很多讓步,不料卻遇上美國「獅子開大口」,一時在農產品,一時在資訊科技,一時在金融、保險服務業等,要求中國作更多的讓步,得寸進尺,令國內輿論嘩然。

精明幹練的朱鎔基,竟然還不曉得警惕,還向美國記者說,他應邀訪美,是因為:「既然你們有氣,我就要給你們『消消氣』。」而這段「消消氣」的言論,令不少國民感到屈辱,後來更成了政敵攻擊的「把柄」。
相反,俄羅斯總理普理馬科夫卻機警得多了。一個月前,這位俄羅斯總理原本打算訪美,但當收到美國和北約轟炸南斯拉夫的消息之後,雖然飛機已經起飛,但卻180度迴轉,飛回轉頭,立即中止訪美之行,返回俄羅斯,換回國民的喝采。
經此一役,原本在國內如日方中的朱鎔基,聲望急速下滑,被不少國民罵作賣國的「李鴻章」,江澤民開始與他劃清界線,朱總的權力開始被政敵所蠶食,政敵充份利用這次機會來鬥垮朱總。半個月後,更發生美軍「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事件,中美關係墮進了谷底,朱總的處境更加雪上加霜……。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吳儀是當年朱鎔基訪美之行的核心成員,這段歷史,她比誰人都要清楚。

今次吳儀訪日期間,日本朝野也做了很多令她和中國人感到難堪的舉動,例如五月十六日,吳儀訪日前一天,小泉向國會發言時,堅稱「其他國家不應干涉日本用何種方式追悼戰死者」;五月十七日,日本政府公布有十八名居民的本籍地是釣魚島,一百二十二名居民是沖之鳥島,都是中日領土鬥分之地;五月十九日,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登上沖之鳥島宣示主權,言談間更蔑稱中國為「支那」……。情況與六年前朱總的訪美之行處境十分相似。如果吳儀到頭來毫無表示,還與小泉言談甚歡,當她回到國內,你說有何後果?
吳儀今趟提前回國的當晚,內地互聯網各個留言和討論區,差不多是一面倒為她喝采:「向吳議副總理致敬」、「感謝吳儀為中國人民出了口氣」、「吳儀給小泉『下馬威』,要他自食其果」……
我不是主張要當一個民粹主義政客,但在國內這種風高浪急、險惡無比的政治之下,如果你不能先行站穩陣腳,到頭來你就甚麼也做不成。正如前述,「外交就是本土政治的延伸」,這教吳儀怎能掉以輕心?
同是祖國的天空下,誰說只有香港民主派才會做「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