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籲少吃零食 切碎食物助吞嚥<br>六成兒童偏食阻發育

醫生籲少吃零食 切碎食物助吞嚥
六成兒童偏食阻發育

【本報訊】不少家長因孩子揀飲擇食而頭痛不已。一項調查發現,近六成的一至六歲兒童有不同程度偏食情況,逾半間中或經常沒有胃口吃正餐;更有七成半兒童愛吃零食。有兒科醫生稱,兒童嚴重偏食或會損害其身心發育,建議家長可以切碎食物及減少讓兒童吃零食來解決問題。 記者:黎國剛

香港健康網絡於今年四至五月進行問卷調查,成功訪問了七百八十多位一至六歲兒童的家長,以了解孩童的飲食習慣。
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的兒童有不同程度偏食情況,大部份兒童屬輕微偏食,佔近五成;但嚴重偏食的兒童也逾百分之二。兒童年紀愈大,偏食習慣就愈普遍,其中一至兩歲的兒童,四成有偏食問題;而六歲的兒童中,偏食的更達七成。
調查又發現,逾半兒童間中或經常沒有胃口吃正餐,逾兩成人不喜歡吃蔬菜,近一成半人不愛吃肉類,近兩成人不喜歡吃魚;反而喜歡吃零食的兒童則高達七成半。

不合口味吐出來

對於兒童偏食問題,逾一成受訪家長覺得子女在學習能力、智力和記憶力方面發展緩慢,近三成人覺得子女抵抗力較差。但要確保兒童營養均衡,三成半受訪家長感到困難或十分困難。六成家長會定時定量讓兒童進餐,兩成半人更會讓兒童吃營養奶粉及維他命丸等。
育有一名兩歲兒子的陳太,強調其子由一歲起進食固體食物,但卻揀飲擇食,每當吃了不合口味的食物,他都會吐出來。陳太十分擔心兒子過瘦,又質疑兒子要到十七個月大才懂得行路,發育較其他同齡小孩緩慢。她強調,日常參考一些營養食譜,烹調一些營養餐給兒子吃。
兒科專科醫生李家仁說,兒童若出現嚴重偏食,或會損害其身心發育;但他強調,本港兒童營養不良的情況十分罕見,而兒童的身心發育是否良好,也未必與偏食有關,還會受到運動量及遺傳等其他多種因素影響,所以家長毋須過份擔心。

半歲童已有喜好

李家仁又說:「小朋友由六個月大起,會開始發展自我,有自己嘅喜好,所以佢哋鍾意食乜嘢,唔鍾意食乜嘢係好正常,家長唔好以為小朋友每餐都要食咁多嘢,又或者以為佢哋要同其他小朋友一樣食咁多嘢。小朋友食少啲唔代表佢哋唔夠營養。」
他建議若要令兒童進食不同食物,家長應要有多點耐性,可以炮製多些七彩繽紛的食物,或將食物切碎,令兒童容易吞食。同時,家長在每天正餐與正餐之間,應避免給兒童吃太多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