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運動員在訓練時往往未能顧及全面的發展,例如短跑運動員往往忽略耐力的培養,長跑運動員亦普遍看輕短途衝刺的重要性等;其實身體各種不同的能力時刻互相幫助,一些被忽略了的小節往往是影響大局的關鍵。
身體協調發揮最佳
一個浸浴用大木桶,分別由一條一條的長木條拼合而成,而每條木條必須同等高度才能把水裝滿;其實運動訓練的基本原理就和木水桶相似,試想想,若把水加進一個由長短、闊度不一的木條拼合而成的木桶中,情況會怎樣?水位將只能升至最短的那條木條頂,再多的水就會從缺口處流失。水位就是訓練成果,而身體素質如速度、耐力、協調性、柔韌性等,以及肌群的力量,甚至心理質素都是闊度不一的木條;不同項目將由不同闊度。
運動員不能「偏練」
以一百米短跑的運動員為例,假設他身體各大肌群均能發揮以十秒五跑畢一百米的能力,但是某一段小肌肉只能負荷十一秒的壓力,那他將只會是個十一秒角色,因為每次超越十一秒都會為該段小群肌肉帶來創傷。同樣地如缺乏速度訓練的長跑運動員,將在起跑及比賽尾段出現加速乏力的現象。所以從事訓練必須充份了解項目的本質,認清哪些是主要訓練的要素,但亦絕對不能漠視長度不足的小木條。木條長度會因項目、因時亦會因人而異,但一般最為討厭的練習,往往就是不足所在;查找並改之,否則只會永遠是「半桶水」。
林威強
香港業餘田徑總會教練部主委
國際田徑聯會教練班講師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