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本身有如一部超級電腦,每一樣我們曾經見過、聽過、嗅過及摸過的東西,其實資料已經輸入到我們這部超級電腦之內,而且在這部超級電腦沒有損傷的情況下,資料永遠都被安全完整收藏着。
讀者可能會問,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為甚麼大家讀書會讀得這麼辛苦?為甚麼背書是那麼困難?想想,有沒有試過找一本很久以前看過的書,可是把整間屋翻轉了也找不着?然而,你卻確定這本書是放在家的某個位置。對,所有東西的確已記在我們的超級電腦內,只是我們沒有辦法把它找出來罷了。
我們平日處理日常數理邏輯思考的部份,我們用的只是一部小型電子手帳,難和超級電腦相比。這部電子手帳運算速度慢,最慘就是同一時間只可以做一件事,即是singleprocessing。
大家可試試做個實驗,一邊講電話一邊看電視,你準會發現,當你留心講電話時,即使你的眼睛正望着電視畫面,你也完全不知電視節目在做甚麼;相反,當你留心看電視時,你的嘴巴只能不斷機械地說:「係……哦……係啊……」準備給女友鬧一餐!
電子手帳和超級電腦有一段很有趣的關係,當你在使用電子手帳或在當中尋找資料時,超級電腦就會睡覺。你愈是心急,你愈是找不到;愈是努力去找,超級電腦就睡得愈熟。有沒有試過臨上街前找來找去也找不到門匙,卻在幾小時後,正當你逛街逛得開心時,突然醒起門匙放在哪?這種我們稱之為「靈感」的東西,其實是有方法製造出來的。
(按:電子手帳用作比喻我們的顯意識;超級電腦用作比喻潛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