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休息:順產還似難產 安胎卻也亂胎 - 陶傑

星期天休息:順產還似難產 安胎卻也亂胎 - 陶傑

競選特首,一人騷鑼鼓登場。親中政黨無人敢參「選」,聽憑「中央」主人差遣調配。只有一個「候選人」的中國式選舉,就像以前台灣民間流傳的幾句調皮話——蔣介石退守台灣之後,宣布戒嚴令,總統任期屆滿,非常時期,沒有人可以出來挑戰「競選」,可以一直做下去。蔣介石總統期滿,有人問他,下一任總統是誰?蔣介石答:「于右任。」于右任是國民黨元老,三個字是「余又任」的諧音。蔣又多做了一任屆滿,又有人問他:下一任總統會換人嗎?誰來當呢?蔣介石說:「會,是趙麗蓮。」趙麗蓮是中美混血人士,是台灣大學外文系主任,這個名字是「照例連」的諧音。蔣總統「照例」多「連」任了一屆。又有人問:下一任總統又是誰呢?蔣介石答:「是吳三連。」吳三連是台灣工業巨子,蔣介石意思是「吾三連」。
如無意外,曾蔭權爵士宣布辭去政務司司長之後,在六月中就會重返政府「于右任」了。如無意外,二○○七年,曾蔭權先生還是會選舉勝利,香港特首變成「趙麗蓮」了。到了二○一二年,如無意外,像廣東話說的,「做生不如做熟」,一切以穩定為主,曾特首還會「吳三連」。未來十二年,香港的特首有男有女,還有一個混血兒,而且竟然全是台灣中華民國公民,就是沒有一個名叫「曾蔭權」。
曾蔭權特首出世,雖然有中央人民政府親自打「安胎針」,而且事先也「抽羊水」,驗明了「港英餘孽」的「病毒指數」處於「安全水平」!「國家」還將為產房全力「驅鬼」,不讓其他陰魂以「參選」之名滋擾產婦,確保孩子生下來,雖然身上有一塊青藍色的「前朝胎記」,必須有八磅重,而且「母子平安」。但可惜臨產期近,還是免不了胎動的陣痛——雖然同是腹中塊肉,曾司長這個「聖胎」,卻隱隱受到其他器官的「隱性排斥」,公務員的「高官晉升委員會」,不滿曾司長親自來信「誠意推薦」一位新聞秘書升職,把事情洩露給報紙,指司長不顧「公務員晉升程序」,有點「用人唯親」的意思。

一記下馬威,點出「公務員治港」的隱憂。曾蔭權爵士是公務員之首,要求晉升一個心腹,卻要過「公務員事務局」這一關。公務員事務局就像中共的「組織部」,國務院總理要調升誰,「組織部」操控人事檔案,說不放人就不放人。今天的總理溫家寶,天天出鏡,愁眉深鎖,顯得心事重重,其中一塊心結,據說就是組織部「公務員事務局」的領導同志時時「公事公辦」,溫總理遣將調兵,並不十分的風調雨順。
董建華上任時,曾被嘲諷「沒有自己的班底」。沒有班底,果然露底,最後翻車,墮入了山坑谷底。改用一個公務員首領來治港,按道理,這下子曾爵士該有十八萬公務員的強勢班底了吧?
卻原來又不是那麼簡單——八年來,正因為曾蔭權升格為「問責高官」,成為「董團隊」的核心人物,他不像陳方安生一樣稜尖角銳,只埋頭忠實執行董建華先生充滿智慧的「治港大計」,結果卻反倒成為公務員眼中的「叛徒」。公務員以為曾蔭權改搭上了董建華的船,丟下了弟兄們,自顧自吃香喝辣;其實曾爵士身陷虎穴,有口難言一嘴的酸甜苦辣,偏偏左派和自由黨又要他一次次的嘗嘗辣,當了第三任特首,雖然光宗耀祖,確實是「有辣有唔辣」。

這就是中國人政治的「醬缸指數」:顧得上向「中央」洗底,又難下向公僕十八萬大軍「交心」。在中國人社會「從政」,你會發覺,坐也不是,站着也不對,蹲下來吧,會被人說是小農氣質,坐在沙發上,又會有人說閣下的姿態像大爺,「到底算老幾」。手持一桿掃帚,會被取笑是「清潔大隊長」,把掃帚扔掉,改掛英國王儲親頒的勳銜,又會被指為「英國間諜的第五縱隊」。曾蔭權爵士的麻煩,才剛開頭。
因為董建華上台,還享受了四海歸心的一段「蜜月期」,曾蔭權出世,卻有「蔭」而缺「權」。彭定康來香港的時候,帶來心腹顧問、牛津大學的知識新貴黎偉略,他叫公務員事務司給黎偉略支一份高薪,出於「崇洋媚外」,當時的公務員事務司當然不敢不從。到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日子,「中國人玩殘中國人」、「中國人抵制中國人」、「中國人撚化中國人」(撚,如「撚手小菜」,用手指慢慢搓揑之意,粵音去聲讀Nun,可千萬不要讀成電台DJ式懶音的Lun)的時代到來,連升一個官職都沒有這個權,這不叫「蔭權」,權力被陰乾,叫「陰權」。
連準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據說也成為八卦「狗仔隊」的盯梢熱門目標,其社會地位,與方力申和「阿嬌」相同。在殖民地時代,哪一份報刊敢派狗仔隊盯上布政司霍德?傳媒老闆不想活了吧。難怪香港人有懷念殖民地時代的一百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