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水銀毒性較低

無機水銀毒性較低

【本報訊】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表示,水銀可分為有機水銀及無機水銀,各透過不同方式對人體造成即時或長遠傷害。大魚及蔬菜所含的是有機水銀,一旦透過進食吸入體內,吸收量高達九成,水銀在體內累積可能會導致慢性水銀中毒,破壞中樞神經及腎臟。不過,過去研究顯示本港水域的魚類所含水銀量不高。

人體只吸收一成

至於溫度計、探熱針及補牙物料所含的水銀則屬原水銀,或稱水銀元素,屬無機水銀的一種;電芯內的水銀也屬無機水銀。無機水銀的毒性較低,人體一般只會將當中一成水銀吸收。若透過呼吸系統將無機水銀吸入體內,卻會造成急性水銀中毒。
陳竟明強調,現時市面上只有少數仍然採用水銀的溫度計或探熱針,一般已改用酒精或電子儀器;含水銀的電芯也不多。至於含水銀的補牙物料,自七、八十年代間中有負責準備補牙物料的技工吸入水銀中毒後,目前已極少採用。
他提醒市民,若不慎打破水銀溫度計或探熱針,應立即戴上口罩,利用報紙將水銀清理,並放入密封的瓶子棄掉。由於探熱針的水銀不多,故市民毋須過份擔心,有需要時可透過驗血量度體內水銀含量有否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