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大多數都是談「肥」變色,任何時間被人套上肥字便覺得不自在,甚至有些被羞辱的感覺。當然,肥胖不是甚麼罪惡的事,只因為被過份渲染,尤其是那些利用不正當手法招攬顧客的減肥中心或減肥產品從業員,就是針對人性要維護尊嚴的弱點,大肆利用一些以肥胖來扭曲女性體形而帶有侮辱的形容俗語,如「鬼祟肉」、「豬扒」、「甲組腳」等,這都為女性帶來莫大的心理壓力。然而,大部份的減肥中心,都不是採用一些治本而健康的減肥方法,消費者在短時間內可能看到一些效果(短時間減了的體重主要是來自身體水份的流失),但長時間就難以保證,所花的金錢亦相當多。
肥不單止是外觀和美感問題,更重要是健康問題。世界衞生組織已把肥胖定為一種疾病,研究證實肥胖與癌症、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壓等都有密切關係,並且會增加患上膽囊疾病、骨骼肌肉關節問題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此外,對心理及社交亦可能造成障礙。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齊心,向這個全球性的流行疾病「肥胖」宣戰。
要勝出這場仗的確不容易,除了每位市民都要坐言起行外,一套完善的推行策略必須盡快建立起來。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參考台北市政府衞生局於2002年訂作「健康城市之年」,並推動「健康減重一百噸」計劃的經驗。當中制訂並推動了多項相關的重要公共政策,包括1.推動「健康飲食新文化」;2.推動「健康盒餐進校園」;3.推動全民運動;4.於教育白皮書中訂明將學童體育課時間由每周二節增加至每周三節以達規律運動目標;5.推動「健康職場」政策;6.營造「健康校園」;7.舉辦「健康學園(幼稚園、托兒所)評鑑」;8.配合「珍愛家庭年」提倡「健康家庭」;9.舉辦「健康醫院評鑑」;10.舉辦全市各局處健康減重競賽與獎勵;11.各區區長將各里推動健康促進成效列入考核等。香港也是時候向肥胖宣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