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戰勝利六十周年,歐美領袖都到莫斯科出席紀念儀式。俄國的普京導演盛典,把一場歐戰由紅軍最先攻進柏林,大事宣傳,說成好像是蘇聯「解放」歐洲的功勞。
美國的布殊不大服氣,一來到莫斯科就給了普京一巴掌,說當年美國眼巴巴看着東歐落入史太林的魔掌,是美國的錯誤。
普京卻沒有再反擊。其實,普京手上還有一張好牌,他可以說:在歐戰結束之後,堅持把納粹戰犯移交國際法庭審判,堅持法理解決,也是我們俄國史太林的功勞。
此話怎講呢?原來歐戰到了後期,英國的邱吉爾轟炸漢堡和德萊斯頓,打仗打紅了眼,與美國的羅斯福私下約定:戰爭一勝利,不要浪費時間了,先在幾天之內,把德國軍政界最有權力的一千人先抓起來,不要審判,閃電槍決,殺光報復。
羅斯福在電報中也很贊成,還加一句:不但要把德國政府和軍隊的精英殺光,而且還要把德國的工廠通通拆掉。德國侵略歐洲,德國的工業家支持希特拉,他們也應該受懲罰,英美應該聯手砸光德國所有的工業設施,把德國還原為一個十九世紀的田園農業社會。
羅斯福給戰後的德國設計了一個新字,叫做「田園化」(Pastoralization),是「現代化」(Modernization)的絕對相反詞。意思就是把柏林、漢堡、慕尼黑等城市,通通改造為鄉村。如果能成功,想一想:像香港的中環摩天大廈通通不見了,街道變成一片原野,德輔道中成為牧牛場,立法會的大廈也拆掉,變成一個打穀場和一座祠堂,在香港會所天天喝紅酒吃牛排的「CEO」們,通通變成農夫和牧童,一起反璞歸真,可愛而純樸,推到了盡頭,就變成可怕。
計劃由英國駐蘇聯大使通知史太林,哪知史太林反對。反對的理由,讓邱吉爾和羅斯福都啞了:「你們不是法治國家嗎?不加審判就把敵人通通槍斃,這不是法治,而是情緒化的報仇。你們要讓全世界覺得,你們是為所有死難者主持公義。」
其實,史太林心理變態,他喜歡用審判來折磨政敵。三十年代蘇共的大清洗,把布哈林等人送上被告席,令他們認罪、懺悔、叫史太林做爸爸,然後槍斃,這是史太林的樂趣。
結果,邱吉爾羅斯福讓步了,好笑吧?史太林成為歐戰的「法治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