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九不做十 - 李純恩

做九不做十 - 李純恩

我媽今年六十九,就說做七十大壽了。
上海人做大壽,是「做九不做十」,四十大壽三十九做,五十大壽四十九做。
「做九不做十」,以中國人的智慧理解,首先是長長久久好意頭,做生日,吃碗長壽麵也要連綿不斷。再者,「九」有餘地,「十」就滿了,相比之下,前者尚有無限前景。
另外,在上海話裏,「十」跟「賊」同音,這就忌諱了。「不做十」,用上海話唸起來就是「不做賊」。年紀一把了,還做「賊」,多不像話多難聽。
所以,逢九做大壽。

前兩天跟查先生說起這件事,他說在江浙一帶,許多地方的人也都避說「十」。
比如在鄉間問路,問到某地還有多遠?如果有十里路,對方會答「一九」。二十里,會答「二九」。三十里就是「三九」。以此類推,聽的人要明白當地的文化,知道逢九加一,不然三九二十七,三十里路當二十七里走,就失預算了。
江南那一帶的方言,「十」字和「賊」字大多同音,大概也是個忌諱的原因。
中國人對個「賊」字真是厭惡。「卿本佳人」是多好的事情,「奈何作賊」就把一切美好都撕破了。本來有交情的,突然立場不同了,你在別人眼裏就變了「賊」,便「漢賊不兩立」了。投靠敵國是「賣國賊」,在工人堆裏做資本家的二五仔是「工賊」。自己不壞,投靠了壞人,因此也壞了,叫「認賊作父」。爹娘不爭氣,不遺留好眉好眼的DNA給你,你一上街,警察就攔住了查身份證,因為你生得很「賊頭賊腦」。
我媽不想我做賊兒子,所以六十九就當七十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