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地產(012)建議私有化恒基中國(246),為加強游說,管理層指出,若03年初接受私有化恒基發展(097)建議,轉而持有其他地產股,收益明顯增加。
事實上,當年恒發私有化價為7.60元,去年高價只是11.70元,升幅約54%,確實較地產股升幅較低,一般地產股期內升幅多在70%至100%之間,恒發升幅較低,是由於恒發沒有直接參與地產發展,期內是地產股起飛期,恒發受惠不多,因而升幅較小。
恒發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應佔中華煤氣(003)的業績,大概佔總盈利約三分之二,年來中煤未能加價,以致增長有限,但今年起,中煤的地產發展開始踏入收成期,將有相當增長,恒發將會受惠。
中煤佔嘉亨灣項目50%,今年完成,包裝策略成功,獲利不菲,而發展中的馬頭角地盤,亦於明年完成,雖仍待開售,而該地盤地價極低,肯定可以獲厚利,此兩項目利潤之佳,肯定對恒發貢獻甚大,可以達致較佳增長。
恒發的其他收益,主要來自物業租金、應佔香港小輪(050)及美麗華(071)的業績,此外,還有內地基建、本港酒店及百貨店的收益,香港小輪主業為物業發展,美麗華則以物業投資及經營酒店為主,綜合而言,似乎恒發的收益較雜,但除煤氣外,不是物業投資便是發展,以及酒店與基建投資而已,因中煤只是恒發的聯營公司,未能分享其寬裕的財政,只收取股息,似乎影響現金流量,但恒發本身財政也相當寬裕,不過公司策略已定型,並無任何發展而已。
變相以大折讓持中煤
中煤既是恒發的主要投資,豈非直接持有中煤更佳?則有商榷之處。恒發每股約持有中煤0.74股,以股價15.60元計,恒發已應值11.50元,還有恒發其他資產未計,而恒發股價只是10.65元,已較應佔中煤市值折讓9.3%,中煤PE28.8倍,恒發PE只有16倍,從任何角度看,持有恒發,相當於以大折讓持有中煤。
中煤現價較年內高位只跌5%,恒發則跌11%,恒發跌幅較大,是被剔除恒指成份所影響,只是短期因素,中線應與中煤同步,因而恒發股價回落,正是收集良機,適當時候,恒發可望追回落後幅度。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