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歲香港女學生譚文筠,現於美國著名學院就讀,五年前患骨癌,憑着無比毅力擊退癌魔,並以一等榮譽生畢業。今年初文筠又遭血癌侵襲,先後三次化療吃盡苦頭,但她仍堅定說:「我重有好長嘅路要走,我要繼續抗爭下去!」香港骨髓捐贈基金與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將於本周六及日舉行「骨髓捐贈驗血大行動」,為文筠及本港二百名正等候骨髓移植的血癌病人尋找脗合骨髓,支持他們活下去。 紐約特約記者:黃汶珊
現於美國波士頓著名的衞斯理學院(WellesleyCollege)就讀的文筠,在今年三月初因為個多星期持續喉嚨痛及發燒,經檢驗後,證實患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屬其中一種血癌)。記者聯絡文筠時,文筠剛接受完第三次化療,身體相當虛弱,曾因白血球過低及發燒而被送入深切治療部,一度要延期接受是次訪問,目前她情況較為穩定,已返家休養。
文筠的主診醫生表示,文筠體內的血癌細胞已被暫時消滅,惟她必須及早找到脗合骨髓進行移植,才可徹底康復。
「剛做完化療後幾日,因為食唔到嘢,要靠喉管輸送營養液,個人好攰,成日都要瞓覺,但已經比上次骨癌做化療時嘅反應好得多。」文筠說。
做化療仍堅持學業
文筠五年前曾患骨癌,位置在右膝蓋以下,須動手術切去大約四寸腿骨,移植他人捐出的骨骼,現時走路須靠柺杖助力。惟兩年後,文筠右下腿的肌肉再發現癌細胞,接受了八個月化療。不過,她仍堅持要一邊做化療,一邊繼續學業。結果,文筠不但戰勝了骨癌,還以一等榮譽生畢業。
文筠的父母為香港人,她乃獨生女,自幼移民到美國紐約。父親譚俊德是紐約中華海外宣道會的牧師,母親為藥劑師。文筠從中學到大學,一直是優異生。譚牧師表示,女兒自幼希望成為兒科醫生,或從事醫學研究工作。
譚牧師與妻子看到女兒在化療所受的痛苦,曾不忍心地對女兒說:「我哋都明白到呢種循環不息嘅痛苦,如果妳sayno(唔做化療),Daddy媽咪都唔會怪妳。」文筠反而安慰父母說:「Daddy,我重有好長嘅路要走,我要繼續抗爭落去。」
上月,文筠剛取得麻省理工學院癌症醫療中心獎學金,今年暑假到該中心進行研究,但未知她這個夢想能否實現?
美國防癌協會等組織曾分別在紐約華埠及皇后區為文筠舉行骨髓驗血行動,共有八百名華人前往驗血,可惜無一脗合,香港這一站可說是她最後希望。
望吸引四千人驗血
香港大學醫學院血液及腫瘤科講座教授兼香港骨髓捐贈基金義務秘書梁憲孫表示,他期望今次骨髓驗血行動可以吸引三至四千人到場驗血。現時,本港骨髓資料庫約有五萬名登記者,梁教授指,長遠目標希望達到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