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很「民主」,人最喜歡「投訴」。
「投訴」有兩大類。第一類以食物為主,屬於「物質型投訴」:在超級市場買了一包薯片,發現裏面有一對美國小蟑螂,不但不是死的,還是活的,不但活着,還在薯片裏頭交配,「哇」的叫一聲,馬上打電話給消委會。
或者旅行社去星馬泰,明明說好帶團友到曼谷古法按摩,再看人妖騷,去到了才發覺按摩師不但不像開茶會時所宣傳的是個瞎子,看得見,卻戴眼鏡,而且是來自粵北的非法移民,一面摸骨,一面接聽鄉里打來的手機。
人妖騷呢?坐在前排,不錯,身上的家當都驗清楚,確實做過變性手術,不過年齡卻至少七十歲,做得導遊阿Jim的嫲嫲。凡此種種,叫做「貨不對辦式」,從吃薯片叫人嘴巴鹹鹹的,到在泰國看人妖騷叫人流口水,其利益的受損,多限於口腔範圍,或以口腔為起點或有關聯之各樣生理反應。貨不對辦,投訴消委會,消委會下令把薯片呈堂,用放大鏡看看那對交配得正歡的小蟑螂,多半會對超級市場發出「譴責」。
至於旅行團人妖騷等「投訴」,消委會多半有點支吾,說消費者在外旅遊,人身安全會有風險,理應自行檢點,以免發生危險,云云。
第二類投訴,卻以所謂的民族立場、社會意識為主,「苦主」包括免費看電視聽電台,喜歡搓腳趾的維園生果金高齡愛國阿伯,以及平時督導兒女做功課,動不動就情緒化得把兒子摟在懷裏大哭的屋邨師奶。電台主持人的一句「日本不懺悔戰爭罪行是師承中國」,或者電視節目把小孩的天才表演「殘酷一叮」給叮掉了,他們的民族感情或者母愛甚麼的,都會受到嚴重的傷害,一拍桌子,運用前英國殖民地政府賦與他們的「人權」(如果他們生在大陸,想投訴中央台的江澤民主席講話?試試公安的電棒子看看),寫信「投訴」。
接受這類「投訴」的單位叫廣管局,裏面的「高層」,不是親中的民建聯的中委級人物,就是長期「愛國」反雙普選的甚麼教授或大陸的「政協」。在一個中國小農社會,口腔式的物質投訴,還容易處理,因為一雙小蟑螂是眼前看得着的,薯片的味道酸不酸,也吃得着。關於邏輯、理性、知識型的精神投訴,就很難分辨了,因為許多「審裁官」除了天生一隻向左斜歪的鬥雞眼,腦袋裏還有一隻千年的蟑螂。他們或許還沒有這樣的程度。英國人留下了廣管局、審裁處甚麼的,留下一套西裝,「回歸」了,讓一夥猴子穿起來,照照鏡子,小特區就成了一個石梨貝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