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吳儀不見小泉的好處 - 張華

解讀中國:吳儀不見小泉的好處 - 張華

吳儀前天早上對日本人說,因臨時有「緊急公務」須立即回國,因而取消與小泉純一郎的會面,但吳儀回國不到一天又動身前往蒙古訪問。顯然,吳儀腰斬訪日行程並非因為甚麼「緊急公務」,而是她不肯見小泉。誠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昨天所說,是中方不滿小泉堅持參拜靖國神社的言論。因此,吳儀此舉其實要摑小泉一巴掌,以強烈的態度向日本表達不滿。

朱鎔基「代罪羊」前車可鑑

當然,北京也很清楚,摑這巴掌將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甚麼代價呢?第一,北京這樣做不符合外交禮儀,畢竟小泉是主人家,若有迫不已的急事要取消會晤,也應先尋求對方諒解;因此,這次事件無疑會對中國的外交形象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第二,中日關係將再受到衝擊,高層互信幾近蕩然無存,兩國都要為此付出慘重代價。但權衡之下,北京仍決意為之,可見吳儀不見小泉,對北京應有重大的政治利益,甚至不惜為此賠上這些代價。
對吳儀而言,一旦她與小泉握手言歡,而她回國後小泉又立即參拜靖國神社,對她的仕途無疑會是致命的重擊。猶記得前總理朱鎔基九九年初上任伊始,美國指摘中國竊取美國核技術的風波正鬧得不可開交,朱堅持如期訪美,為美國人「消消氣」,最後不但無法與美國簽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協議,回國不久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還被美軍的導彈炸毀,三名中國記者死亡。結果,反美怒潮席捲全國,朱成了「替罪羊」,在內部受到嚴厲批評,部份權力被奪。

暫時僵局增對日迴旋空間

對胡錦濤等中共領導層來說,暫時弄僵中日關係其實也有好處。第一,暫時紓緩內部的反彈。上月二十三日,胡錦濤與小泉在耶加達見面後,中共開始全力撲滅國內的反日活動,惹來黨內外的批評,胡等人受到很大的壓力;另方面,小泉在會面後不但沒有採取改善兩國關係的舉措,反而在吳儀來訪期間,不斷重申參拜靖國神社的意願,全然不把吳儀放在眼內。顯然,北京的「熱臉」碰上了日本的「冷屁股」,北京的滋味如何,可想而知,徒令內部要求強硬對付日本的呼聲更高漲。因此,緊急召回吳儀,擺出對日強硬的姿態,有助胡錦濤應付內部的壓力。
第二,暫時弄僵中日關係,有助北京增加對日的迴旋空間,特別是日本「入常」問題。北京迄今仍未就日本爭取在今年九月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事表態。事實上,幾乎全國都反對日本「入常」,北京在此事上進退為難:支持則與民意為敵;反對則令中日關係徹底破裂。如果中日關係正常,北京實在不可能反對日本「入常」,只能支持或保持中立;相反,中日關係一旦陷入僵局,北京公開反對日本「入常」的壓力大減,至少也可以是其中一個選項。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