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人民幣滙率 - 李怡

李怡專欄:人民幣滙率 - 李怡

人民幣會不會升值?從中國官方的反應來看,大規模升值的可能性很小。原因是人民幣實際上沒有被低估,而中國政府應付大規模升值的操作能力也有問題。然而,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和剛獲得首屆中國經濟學獎的吳敬璉都認為,回到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七年的「有管理下的浮動滙率機制」,而不是讓人民幣死死盯着美元,讓人民幣能有一個浮動區間,小步式升值,是最可取及最有可能的做法。
這種浮動滙率機制不是完全不干預,因為熱錢流入流出不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假如引起的波動太大,影響正常的商業貿易和投資,就要干預。
上周三香港金管局推出優化港元聯繫滙率三招,擴大港元浮動區間,吳敬璉認為同人民幣可能恢復有管理的浮動有關,因為人民幣一旦有變動,香港不知道如何處理,所以先一步放寬區間。
劉遵義就人民幣應否升值問題,曾一再表示所謂人民幣幣值被低估,並沒有充份證據。中國貿易出超有三百億美元,只佔貿易總額一萬一千五百億美元的一個很小的比例。與一九八五年日本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發達工業國簽署「廣場協議」時的情況不同,當時日本對所有國家出超,但現時中國只對少數國家出超,對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多數國家還是入超,所以並不構成幣值被低估的全球性問題。

劉遵義認為,人民幣升值對中美貿易平衡沒有多大幫助,原因是中國出口產品的國內附加價值低。比如一台電腦,裏面的元件多從美國、日本、台灣等地進口,中國予以裝配的附加價值只有20%左右。假設人民幣升值百分之十,進口元件的價格也會增加,那麼對出口價格的成本可能只增加2%,因此升值對中美貿易平衡沒有多大影響。
既然如此,為甚麼劉遵義和吳敬璉又建議人民幣回到九四年的管理浮動機制呢?吳敬璉認為,讓人民幣小步式升值,有助於增加對中國產業的壓力,迫使產業改進創新產品,以增加自己的附加價值。他說現在中國產業沒有改進創新產品的壓力,因為能源、人力、電、土地都太便宜了,所以很容易賺錢。中國附加價值低,就必須靠量,大量的生產不僅造成生態資源嚴重消耗,而且使中國變成了世界工廠,引起與外國的貿易摩擦。吳敬璉還說了中國的一個笑話,就是《共產黨宣言》的最後一句要改成: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抵制中國貨。──然而實際上,從中國貿易盈餘只佔中國貿易總額2.6%來看,中國產品的自身附加價值是很低的。

由於中國政府有太大的權力掌控資源,政府又把經濟成長率視為政績,加上稅收跟產值相關,所以不惜壓低資源的價格,來刺激量產。吳敬璉指出,珠江三角洲二十年工資沒有漲,二○○一年後情況更加惡化。他認為光靠量,這條路走久了,支持不了,因為生態破壞與資源損耗太厲害了。
吳敬璉說,滙率浮動可以給產業增加壓力,迫使產業向增加附加價值方面轉型。這應是未來最有可能的人民幣滙率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