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昨日發表首個「可持續發展策略社會參與過程報告」,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表示,已訂定固體廢物管理、可再生能源和都市生活空間三個試點範疇,並訂下一系列指標,包括提高都市廢物回收率至百分之五十及在發電網絡中引入可再生能源組合。 記者:蔡建豪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於去年就三個試點範疇,與社會各界進行廣泛討論,並收到近二千份書面意見。廖秀冬昨在滙報報告時稱,在固體廢物管理方面,本港堆填區將於六至十年內飽和,政府已籌備就產品責任制及都市廢物直接徵費立法,預期法案於○七年開展的立法年度提出。
她指出,初步指標是本港產生的都市固體廢物量每年減少百分之一,以及在二○一四年前將固體廢物回收率提升至百分之五十,以延長堆填區的壽命。
再生能源盼供電2%
她又提到,風力及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組合,將引入及接駁到兩家發電公司的電網中,期望在二○一二年前,最少有百分之一至二本地電力供應來自可再生能源組合。
規劃署署長馮志強說,都市生活空間較難訂下一個具體指標,但會在拆卸重建、樓宇復修、文物保育及活化舊區等方面,加快改善舊區及發展新界郊區。
小組成員批策略保守
不過,部份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工作小組成員則批評政府公布的策略過於保守。成員之一的長春社主席黎廣德批評,報告書未就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訂定實施的時間表,期望環境運輸及工務局今年公布的白皮書會交代具體推行方案。
另一名身兼立法會議員的蔡素玉批評,可再生能源要到二○一二年才應佔總發電量的極少比例,這較小組提議的時間足足延遲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