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銳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訪問學人
最近,香港就教育政策,包括「小班教學」問題進行不少討論。更有大學重金請來多位外地教授,來港交流,好不熱鬧。而筆者現時客居加州,同樣地有不少教育政策爭論。筆者嘗試將這裏的情況描述一下,或者香港的讀者看了,會有參考價值。
幾年前,因為互聯網的熱潮,所以加州州政府收入大增,於是,在很多方面都大幅增加開支(包括教育)。然而,好景不常,「泡沫」爆破後,加州有好幾年都維持在高赤字、高失業的情況,直到最近才有改善迹象(香港讀者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根據當地法律,州政府是不能有赤字的。於是,只有加稅,或者發行政府債券。當然,從經濟學角度看,即使推行上述措施,赤字仍未消除,但從法律角度看,赤字已被處理掉。(這顯示「經濟定義」與「法律定義」可以相去千里。有機會的話,將來再討論這個問題。)但是,債務總不能無止境地累積。於是,只有削減開支一途。而加州州長阿諾舒華辛力加在這方面,便跟有關團體激辯。
阿諾的想法是,既然很多學校收生不足,而且成績又低於美國聯邦政府的要求,所以,建議把多所學校關閉。(香港的讀者,會對此感到陌生嗎?)而且,更建議將一些老師調到其他校區。
這樣雖然可以令受學校關閉影響的老師保留職業,但上班的交通需要,卻可能變得極為不便。
阿諾的改革,更觸碰老師的長期聘用制度。過往,公立學校的老師只要首兩年的表現良好,從此基本上可獲得「終身聘用」。(當然,在某些情形下例外。但另一方面,由於老師工會人多勢眾,財力雄厚,校長要將人解僱,也不是隨便可以辦到的事。)現在,阿諾建議將「試用期」改為五年,而且,在某些情形下,給予校長權力,可以把教學表現差的老師解僱。
大家可以想像,這一連串改革的後果,當然會大大影響老師現時的鐵飯碗。於是,有關團體大肆反擊:包括有某些大學的教育學院教授,公開支持老師工會,及抨擊改革;而老師工會亦不惜在電視台的黃金時間,購買廣告時段,批評改革;更有在「老師日」集會,進行抗議等。於是,你來我往,兩方面爭論不已。將來發展怎樣,還須拭目以待。
但如果我們冷靜地想一想,我們便會詢問:究竟問題的核心在哪裏?為甚麼學生的成績會低落呢?真的在不斷低落嗎?有甚麼補救方法呢?小班教學就可以嗎?加強校長權力,便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能力嗎?
這方面,香港的數據搜集很有限,所以不容易分析。幸好,外國有很多相關研究,希望在將來可以逐一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