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通脹「加薪」通縮期卻不用減<br>退休公務員多收逾百億

隨通脹「加薪」通縮期卻不用減
退休公務員多收逾百億

【本報訊】正當全港公務員今年連續第二年減薪之際,逾七萬名退休公僕卻獨享過去五年通縮期下都不用調低退休金。公務員事務局短期內更會向行政會議建議,隨上年度錄得通脹,追溯由本年四月一日起增加退休金0.47%,受惠者包括由公務員轉任的問責局長和署理行政長官曾蔭權等高薪族。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強烈批評政策過時,「當香港係金蛋」,令納稅人額外負擔高逾百億元,不合理的政策應該廢除。 記者:呂焯均

公務員退休金制度早於二○○○年被審計署「踢爆」只可加不可減,而當通縮過後通脹重現,退休金也不用先凍結至通脹和通縮率互相抵銷,才恢復調整,因而讓退休公務員變相永遠多獲退休金,政策極不合理。但當年公務員事務局向行政會議解釋,九九年的通縮率只為3.3%,預計只屬短期現象,且不少退休公僕所獲退休金金額微不足道,最終獲行政會議確認可加不可減機制。

建議行會加退休金0.47%

但現實是通縮期由九九年延續至○三年,以用作釐定退休金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計算,五年來累積通縮高達13.3%。公務員事務局其間並沒有修改有關機制,還根據去年四月一日至今年三月三十一日的財政年度出現0.47%通脹率,會在短期內向行政會議建議相應增加退休金。
按照審計署於○○年推算,以九九年時約有六萬退休公務員、通縮率3.3%,以及公務員退休後一般可活約二十年計算,在可加不可減機制下,公帑累積損失近五十億元。公務員事務局的資料顯示,迄今退休公僕人數增至八萬三千多人,每年退休金總開支超過一百三十億元.在可加不可減機制下,不能扣減累積通縮13.3%,變相要納稅人每年額外負擔逾十億元。公帑的累積損失應高逾一百億元。
公務員事務局發言人回應說,逾半數退休公僕每月獲取退休金少於五千元,退休金是他們的生活支柱,不作扣減是為維持退休金的購買力。
審計署助理署長陳霸強表示,○○年進行調查時已發覺可加不可減的情況並不合理,後來經行政會議確認有關政策。至於通縮持續了一段長時間,審計署會否重新進行調查,他說會視乎人手、資源、重要性等來定優先次序。

「當香港係金蛋只賺唔蝕」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外務總監吳克儉指出,該政策是在香港經濟黃金時代建立,「當香港係金蛋只賺唔蝕」,但近年經濟狀況已令人一朝醒覺,因此退休金只加不減的政策,不但支出龐大,又與公務員退休前的表現,以及政府和社會的經濟能力無關,故政府應該與現職和退休公務員認真商討一個可接受的修改方案,例如容許現機制維持多幾年,然後全面廢除。
公務員總工會主席張國標表示,港府在過去數年的通縮期內,只將退休金凍結而不予削減,是考慮到削減會影響員工的退休生活,可視為恩恤性質。他說工會支持港府的做法,亦認為在通脹重現時調高退休金是恰當的安排。

署理特首曾蔭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圖)和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等問責高官每月均可領取退休金,成為不減反加政策的最大得益者。

署理特首曾蔭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和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圖)等問責高官每月均可領取退休金,成為不減反加政策的最大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