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愈來愈熱,原來每當氣溫上升攝氏一度,本港每年的用電量即上升十七億二千萬度,即要繳付超過十七億元電費。有關研究是理工大學應環保署進行的「城市熱島效應」調查結果,調查又發現本港城市和郊區之間的溫度有輕微差異,每年平均為兩度。
對經濟影響巨大
負責有關研究的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系副教授林嘉仕表示,香港高樓大廈林立,但城市熱島效應較預期輕微,全年平均只相差攝氏二度,夏天的溫差較細,相差攝氏一度,秋天相差三度,冬天則相差兩度。
相對下日本及上海的熱島效應十分嚴重,市區和郊區溫差分別達攝氏六度和八度。林嘉仕相信是因香港市區有維港消散熱氣。他表示,雖然只是兩度氣溫的差距,但所消耗電量已足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影響。
研究比較了本港由九○年至○三年的用電量和氣溫,發現氣溫每上升一度,家居用電量便多用了接近一成;商業用電增加約百分之三;工業用電量則多了百分之二點六四。整體而言,氣溫上升一度,全港便用多了十七億二千度電。調查以港燈未加電費的價格、即每度電一元計,電費達十七億二千萬元。
研究又比較了氣溫和疾病的關係,發現氣溫每升一度,登革熱的病例就多了百分之一點二四;升兩度就多百分之二點六二,升三度就多百分之四點一二。林嘉仕強調,有關研究只是統計學的推論,因本港登革熱病例不多,而且多數屬外傳個案,所以只能從蚊的生長率及活躍率作學術上的推論。
林嘉仕表示,雖然本港熱島效應暫不算嚴重,但擔心若建築物愈建愈高,熱島效應的問題將會惡化,以溫度每上升一度、港人就要負擔十七億元計,經濟影響巨大,政府應及時控制市區酷熱的問題。
愈熱傳染病愈多
綠色力量執行總幹事文志森指出,熱島效應在世界各地也帶來嚴重的影響,隨着氣溫上升,用電增多,造成空氣污染的微粒停留在半空的時間會增加,傳染病發率亦會上升。
所謂熱島效應是指城市總是比郊區炎熱,主要是城市的高樓大廈多數用吸熱的混凝土建造,高樓大廈又築成屏障阻擋空氣流通,加上汽車排放熱氣等因素,令市區恍如一個熱罩,形成熱島效應。
記者:謝穎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