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國於上周三未有任何改變滙率政策的動作,總理溫家寶更重申中國不會屈從外來壓力,令市場內人民幣升值的揣測大為降溫,但縱使美元續升,日圓支持尚足,相信短期內將會在106.50至108.80之間整固,要突破此區間,必須要有新消息入市推動。至於歐元和英鎊在1.25和1.8150美元應有支持,由於跌幅已大,短線亦可博反彈,但對反彈幅度切不可期望過高。
雖然人民幣暫時按兵不動,但歐美日各國的施壓卻未見鬆懈,當中尤以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聲音更是一浪接一浪。上周美國財政部1份報告便指中國若不盡速改變人民幣政策,不排除會把中國列入操縱滙率國家的名單內,而美國財長斯諾自本月初七國峯會至今,最少已4度開腔指中國採用彈性滙率政策應已萬事俱備。
影響須詳細評估
有友人問筆者,是否堅持人民幣不會升值?其實我所說的不升值,只是認為政策的改變,絕不會因外國施壓而倉卒出台,並非指中國永久不會讓人民幣升值。要知道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我相信中國作出輕微讓步是遲早事;不過由於改變人民幣滙價茲事體大,中國必然會詳細評估過人民幣升值對經濟的影響,以及可以接受的升幅,才會有所動作。
其實,中國目前亦陷於兩難局面──人民幣升值幅度太大,經濟未必可以承受得起;調整幅度若不足,不但難以滿足西方國家,日後有關人民幣升值的投機活動亦會更加熾熱。
正如溫總理所說,滙率是中國的主權問題,不容旁人指手畫腳。在國際事務上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日本,過去亦曾一再強硬地拒絕美國對日圓升值的要求,敢於與美國對着幹的中國,更加不會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向美國低頭。故此我認為,人民幣不可能永遠緊釘美元滙價,至於升值的形式和時間則難以估計,但相信不會是未來三兩個月內可以發生的事。
上周主要貨幣中以英鎊表現最弱,這是升得高跌得重的典型例子。在強勁經濟和高息的支持下,英鎊在美元過去3年下跌浪中的表現相對格外出色,但隨着經濟和息率雙雙見頂回落,加上政治存在隱憂(市場預期貝理雅難以完成整個任期,便要讓位予民望高企的財相白高敦),故英鎊受壓亦不令人驚訝。不過,英鎊在短短不足2周內跌去了800點子,短線應可守在1.80美元關口上,看淡英鎊亦可等待回升至1.85美元附近再開盤未遲。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