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削資源 降低公立醫院質素<br>去年投訴醫療失誤五年新高

政府削資源 降低公立醫院質素
去年投訴醫療失誤五年新高

【本報訊】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昨公布轄下病人權益會接獲的投訴個案數字,去年共有五百八十八宗,為過去五年來最高的,其中六成涉及公立醫院。該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認為,數字反映醫院管理局因遭政府削資,令醫療服務質素降低。醫管局則回應,已盡量善用資源來維持服務質素,惟削資方案由政府決定。 記者:白琳

彭鴻昌強調,病權會去年接獲的投訴個案中,有二百七十四宗、即四成六是屬於醫療失誤,比例是五年來的最高。他認為除因市民的病人權益意識日益提升,及對醫療服務要求不斷提高外,另一原因是醫管局遭政府不斷削資,「如果解決唔到財赤問題,相信未來幾年嘅投訴會增加,賠償自然會多,咁樣(醫管局)係得不償失。」

只詢問本地專家

他又稱,該會深入跟進涉及嚴重人命傷亡或專業操守的個案,由○○年的十七宗增至去年的三十二宗,每年只有數宗成功索償。有投訴人指,現時醫管局轄下的公眾投訴委員會處理個案需時,且沒有接見苦主,只倚重該局專家意見,未能公正審理;投訴人欲申請法援進行民事索償,法律援助署卻只詢問本地專家意見作評核,對索償人不利。
病權會建議政府增加對醫管局的資助,並成立獨立醫療申訴專員公署,獨立調查投訴個案;並設立醫療意外基金,撫恤受害人;法援署則要將諮詢意見工作交由受害人律師獨立處理。

醫管局暫拒回應

醫管局回應,削資是由政府決定,該局已盡量善用資源,維持服務質素。發言人否認公眾投訴委員會沒有接見投訴人,強調會視乎個案安排接見,現時因有關個案仍在處理,故暫不予回應。

《病人家屬申訴個案--院方堅持治療法終致死》
「我姐姐死得咁慘,係咪一定要吓吓打官司先可以討回公道?」
陳玉蘭(圖)的姐姐陳銀妹於○二年七月因腎衰竭入住明愛醫院,陳銀妹於較早前曾因卵巢癌做了兩次腹腔手術,私家醫生已建議避免進行腹膜透析治療,惟該院醫護人員堅持進行有關治療,後來懷疑因而令陳銀妹出現腹膜黏連致死。

《病人家屬申訴個案--「做做吓手術話冇得救」》
「又話佢哋醫院做呢隻手術個個都成功,點知做做吓(手術)出嚟話我先生冇得救!」
符瓊娟(圖)的丈夫伍國幀,他的三條心血管有兩條閉塞,○二年三月在葛量洪醫院接受搭橋手術,但院方卻未能在手術前檢查出其夫的第三條心血管也閉塞了,故在手術途中心肌梗塞,突然死亡。

《病人家屬申訴個案--緊急手術延遲兩日進行》
「個醫生倒番轉頭問我,點解我先生啲血會咁稀,我又唔係醫生,我點知?」
蔡玉屏(圖)的丈夫梁基因○三年四月因腹痛到聯合醫院求診,發現是腸動脈閉塞,須在二十四小時內切除壞死腸臟,但院方在七十二小時後才進行有關手術,其夫終因監察藥物份量出現問題,令血液過稀,最後死於出血性中風。

《病人家屬申訴個案--死者病歷紀錄曾被修改》
「我爸爸肯定係俾人害死!」
毛錦棠(圖)的父親毛偉明因心肺病在靈實醫院留醫,○三年八月病發昏迷,半年後死亡。其間毛錦棠發現父親昏迷前曾寫信指該院護士掛起了其救命鐘,懷疑其父是因此延誤搶救;後來又發現父親的病歷紀錄曾被修改,而該院也予以證實,但稱那只屬「補充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