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外地報紙的一篇文章,講三月底法國總統希拉克的日本之行。總統出訪,自然是要與外國政治領袖有忙不完的會晤,又或者有甚麼重要的雙邊關係要討論。可是,希拉克的訪日,並不見有國際媒體追蹤報道,只有法國媒體報道了一些花邊新聞。甚麼原因?因為希拉克不是要跟小泉首相談甚麼國際要事,而是他自己要去,是他喜歡日本,尤其喜歡日本的相撲。他在訪日三天的緊湊行程中,花了整個下午去大阪觀賞相撲比賽,還約了些相撲選手共進晚餐。
希拉克自己承認,這是他第四十四次或四十五次訪問日本,上一回是二○○○年G8高峯會議時去沖繩的。他說,「我發現五年不去日本對我而言實在是無法忍受。」在三月底訪日前,他對日本媒體說,他「開始迫不及待的要回到日本」,「要重新找回日本的氛圍」。
在訪日行程中,他有一天是與日本商界作午餐演講,他表示他心情興奮,他承認他對日本的熱情已經「不是秘密」,「我喜歡這個國家,喜歡這裏的人民,喜歡這裏的風景、歷史和文化,我欣賞日本人精細的生活藝術、美學和平衡的品味所顯示出的文明」。
希拉克愛看相撲,觀看時帶有節目單、望遠鏡等各種道具,他興致勃勃地表現出他對這種日本傳統運動的喜愛。許多法國記者在傳回法國的報道中以「這個對外國人而言很難理解的運動」來表達他們看不懂的無奈。但希拉克不僅愛看,而且喜歡談論相撲,連他家裏養的狗都取名「相撲」。他說相撲是一個「永恒不朽的運動」。他非常熟識相撲選手。相撲選手貴乃花常到法國去看希拉克,希拉克也熱情款待。
希拉克對相撲的喜愛也感染了德國總理施羅德。在歐盟高峯會期間,二人曾大談相撲比賽。
對相撲,筆者沒真正看過,也一無所知,但希拉克提到日本的「精細的生活藝術、美學和平衡的品味所顯示出的文明」,則筆者十分認同。大概在相撲運動中也體現出這種文明。
日本的整潔、講禮貌、守秩序,是世界公認的楷模。日本的建築物多比較簡樸,不講究富麗堂皇,但精緻、寧靜而重細節。這都反映出整個社會的教育水平,尤其是人民重教養。二次大戰後,日本人寧願勒緊褲帶也不願壓縮教育經費。在過去十年日本經濟陷於低潮時,政府反而投放更多的經費在教育與科研方面。香港科大某教授對筆者說,近年日本的純科學的研究水平,部份已經超越美國,而大部份則趕上了美國。
儘管近年有「金磚四國」的說法,將中國列為全球成長率最高的四個國家之一,儘管《財富》論壇連續在上海、香港、北京舉辦,儘管這一屆的《財富》論壇也以中國發展為主題,但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知道,中國的優勢只在地大、人多,既能提供廉價勞力又有龐大的消費市場而已。講人民的教育水準、講教養、講科學競爭力、講文明、講禮貌、講秩序,有哪一點可以與東亞的另一強國日本比較?更不要說官僚素質、基本建設、教育投資、法律制度、資訊透明、金融風險,以及最根本的政治體制了。
去過日本與去過中國的人都很清楚。東亞真正體質健全的是日本,愈來愈走向健全的是韓國。中國嘛,不要自欺欺人了。最好不要與日本爭雄,還是謙卑地學學日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