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故事:親身到貧窮地區展現關懷

醫療故事:親身到貧窮地區展現關懷

「有啲人做好事,係為自己賺取籌碼,每次行動背後都有大目的、小目的,我好慶幸,每次同我一齊去嘅義工都係一心幫助有需要的人。」行醫二十多年的周佐治看盡人性,十六年前在香港這片小土地上創立了港版無國界醫生──「香港醫療動員會」,足迹踏遍緬甸、柬埔寨、印尼、泰國等國家,自付機票、食宿及藥物等費用,目的只是純粹為貧窮地區居民提供醫療服務。
耳鼻喉科醫生周佐治是基督教組織香港醫療動員會的董事,該會現有義工逾五百人。他強調,印象最深刻一次是到國內的麻瘋村服務。他指出,義工們要到人迹罕至的荒島上替病者清洗爛臭的傷口,並捐出一部貨車作流動手術室,替病人做眼科手術;然而最難過的是為病人的子女尋找居所,「好多人都唔肯租屋畀我哋,試過搵到一幢住咗四十伙人,有三十九伙人反對我哋租,我哋租成咗之後,三十九伙人真係搬走晒,你話歧視幾嚴重!」
該會在本港與不同教會機構合作,「落區」舉辦遊藝會,開設健康檢查的攤位,為長者免費度高、磅重、量血糖。南亞發生大海嘯後,周佐治於今年二月與六名義工到印尼亞齊省提供醫療服務,除開診派藥外,更與當地組織合作,目標是於今年內在當地設立診所、孤兒院和幼稚園等院舍,「我唔想三分鐘熱度,返到嚟之後就冷卻咗。」
他自言印尼一行最大得着是「做嘢快咗」,「因為時間好寶貴,以前會諗好多,考慮好多先決定,𠵱家重要嘅嘢就唔好拖,特別係有重大意義嘅嘢,因為唔知幾時無得做。」
他們在印尼時偶然會與到當地「執屍」的軍人聊天,一名軍官曾問他為何不只是捐錢,而要老遠從香港跑到印尼,周佐治答說,不少機構已收到很多捐款,但親身到訪,更能展現關懷,「我哋要親自嚟,等你哋知道我哋唔係單係用錢關心你,而喺親身嚟到表達響你面前。」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