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簽名易辨真偽省成本

生物簽名易辨真偽省成本

龔如心爭產案中,為了辨認遺囑上簽名的真實性,已花費逾千萬元打了數年官司。假如可以確認簽名真確性的生物簽名識別軟件技術,能早於數十年前面世,相信可以輕易解決這糾纏不清的疑問。
提供生物簽名確認軟件技術服務的PenflowTechnology,其亞洲區銷售及市場經理謝振鋒介紹,客戶只要在電子感應板上簽名,電腦便即時可分析儲存其簽名時所使用的壓力、時間、速度及寫字時的「韻律」等4大方面數據資料,以確認這個簽名的真確性,因此單單是外形的相近,也不足以等同簽名的真確性。

希望金管局發出使用指引

該技術早於7年前在歐洲開發,並於4年前開始在歐洲普及使用,客戶包括銀行、通訊服務商、製藥廠,甚至以色列空軍也採用。他表示,只要企業有意將公司的運作流程電子化,也會需要到電子簽名確認的配合。
至於香港及亞洲市場則在去年始引入技術,他透露,所接觸的客戶均感興趣,但礙於香港金融管理局未就生物識別技術作出使用指引,因而令銀行金融業界未敢先行,現時金管局已對金融界別使用電子證書、短訊、電話作為確認用戶身份發出指引,他希望金管局亦能為生物技術識別制訂有關使用指引。
他又引述歐洲客戶Orange採用企業電子流程及生物簽名識別技術後,由於可以節省員工、紙張、儲存及掃描等程序,每名客戶的成本因而下降了1美元。

法庭列出王德輝各式簽名作比對。若當時已發明生物簽名,就毋須這般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