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母親節,本港不少身為丈夫或子女者都「奉旨」消費,購買鮮花、禮物及同家人外出吃飯,向母親們表示敬意,相比之下,父親節相信就沒有那麼熱鬧了。在市場機制之下,母親的角色較受子女和家人等「用家」認同也是合理的,美國就有人推算過母親這個「職位」的年薪應值100萬港元以上。據英國的調查就發現,以工時計,母親堪稱「全歐洲最勤勞的行業」,事關她們身為人母的工作包括每星期照顧子女41小時,打掃和煮飯各9小時,洗碗5小時,洗熨衣物6小時,接送子女5小時,還要做兼職25小時,加起來每周的工時長達100小時,7日無休,平均每天辛勞14小時,是英國工人每周44工時的兩倍多!英國的媽媽們只有25%的人享有每天6小時睡眠,54%忙得沒時間化妝扮靚,75%連理髮的時間也沒法安排……相信其他地方的母親情況也大同小異,可見母親對每個家庭都有很大的貢獻。
處事成功須有恒心
現代的主婦除了做家務和照顧子女,很多還身兼家庭的「財政大臣」,有個關於戒煙的網上故事就相當有趣:話說一位老煙槍想戒煙,但戒來戒去都戒不掉,他老婆就想到一條好橋──他每買一包煙,老婆就把相同的金額儲起來,到年尾大除夕時,將這樣存起來的一整筆錢交還給他。到下一年,老公再要買煙時,想到自己每年都會燒掉上萬元白花花的銀紙都覺得肉痛,結果便真的忍手並成功戒煙。又到年尾再看老婆有甚麼驚喜時,老婆卻因他全年都沒有買一包煙,結果也沒有替他再儲蓄。老煙民一氣之下「重操故業」,抽煙抽得比以往還要兇……。
故事的教訓不是戒煙很難,而是這位主婦應該更醒目一點,老公肯不買煙便應督促他把錢儲起來,而不是胡亂花在其他地方。只要對健康和家庭有利,無論有沒有藉口都應該多些儲蓄的。此外,很多事情要成功都必須持之以恒,戒煙如是,家庭儲蓄如是,準備退休金也是一樣,一旦把持不定而中途放棄,便會一事無成。
一理通、百理明,精明主婦不但善於持家,出任公職更可替大家省錢,身為申訴專員的運輸署長太太戴婉瑩就本着世界上沒有東西是非買不可的原則,在早年得到立法會批出1.3億元自置寫字樓時沒有立即出擊,待樓價下跌後才動用9千多萬元替公署置業,既為政府節省4000萬,樓價又升了值,堪稱公共理財的佳話。
姚謙
時富泛德財策研究部
作者姚謙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