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名士錄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英倫名士錄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在元月號的《倫敦書評》讀到劍橋大學教授StefanCollin以四大版的篇幅介紹近年英國出版界之盛事:The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DNB)。姑譯作《牛津英倫名士錄》吧。單從數字看,已知非同凡響。全書分60卷,定價7,500英鎊。網上訂閱,一年195英鎊。DailyMail譽為thegreatestbookever。Great在這裏有雙義:既「偉」且「大」。全書凡六千二百萬言(words),提供稿件的學者專家一萬人,用作釘裝的絲線長達587英里,四噸膠水。
ODNB的前身是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DNB《英倫名士錄》)。創業的編輯是小說家VirginiaWoolf的父親LeslieStephen(1832-1904)。他在1880年代就籌備以一年四本的計劃出版這套《名士錄》。編輯方針之一是:務求這套書讀來過癮(oneofthe"mostamusing"ofbooks)。因此入選的「名士」中,有一自稱生育了17隻兔子的18世紀的婦人。
《名士錄》的出版消息在1882年正式公布。1885年三月,Stephen向朋友訴苦說:「兩年來結的仇家,比過去十年因編Cornhill而開罪的人還要多。」結仇家的原因多多。譬如說,誰應榜上有名?誰應名落孫山?很多時不是一個條理分明的決定。哲學家羅素,經濟學家凱恩斯,堂堂大不列顛之子民也,躍登《名士錄》,還有甚麼爭議的?但德籍猶太人馬克思呢?《名士錄》的編輯也把他拉了進去。無他,這大鬍子在大英博物館一泡就30年。再說,他對英國人的生活也影響深遠(influencedthenation'slife)。
牛津版《名士錄》的兩位編者是H.C.G.Matthew和BrianHarrison。這麼龐大的一個出版計劃,不是一家出版社所能負擔得起的。據估計,這60卷辭典的製作成本將超過二千二百萬英鎊。資金由三個機構分擔:牛津大學和大學出版社,還有theBritishAcademy。這麼大的一筆投資,不會是「現買現賣」社會願意負擔的風險。不過我們有的是四庫全書。我們先前也曾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