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和麵癡友人在九龍城的《羊城酒樓》飲茶。桌上擺着一架電視機,廣播新聞。
登登登噔的音樂襯着商標之後,螢光幕上出現了搶包山的鏡頭。一座架子,十幾個人爬上去,零零丁丁,一點也不熱鬧。
「吊!」所有茶客都爆粗口。
「跟從前看的,完全不是那回事!」
「吊,要搶就搶個夠嘛!」
「才限制一千個人觀看,像甚麼?」
我也加入了一句:「像閹過的太監!」
跟着,大家又笑又吊!
看到島上居民生意做多了,當然也替他們高興,到底是禁了二十多年的大事,現在可以重現,怎麼說,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但是,如果像從前全面開放的話,居民的收入不知道要多出幾百倍來。
「別忘記是跌傷過人的。」有些茶客好像聽到我心中的話。
從前用竹棚,現在搭鐵架,已經安全得多,怎會那麼容易倒塌?為甚麼還像怕恐怖份子襲擊地限制人數呢?
文明和開放的社會中,絕對不會允許政府禁這個禁那個的,尤其是自古以來留下的傳統。像西班牙的奔牛節,每年不但傷人,要死人呢,還不是照樣舉行?巴塞隆納的人叠人高塔,難道會比包山架子矮嗎?
流血、受傷、人亡,都是表現勇氣的代價。讓年輕人去做吧,他們有足夠的精力,沒地方發洩的話,被人家一煽火,很容易引起暴動,這才是政府最應該怕的。
移民到澳門的衝動愈來愈強,那邊絕對不會禁煙。下一個新年,你會看到我在海邊放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