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上周三突然出招,以驅趕泊於香港銀行體系內炒賣人民幣升值的熱錢,結果是記者招待會還沒有結束,銀行體系內的結餘已被調走數十億元,只剩下7億餘元,本地銀行需要加息以拉近與美息的距離已成必然的發展,結果是翌日本地銀行全面加息半厘。
對於「任三招」的突然而出,不少人都感到奇怪,因為「三招」一出,銀行體系的游資撤走,港息隨之而升,供樓一族與企業均因而加重利息負擔,未見其利,先見其害,自然惹人不滿。也許若任總能給予一個合理解釋,市民或會好過一些。雖然任總已多番警告,熱錢太多,一旦撤走,銀行大幅追加利息,對社會的影響非常之大,這種推論是合理的,然事情發生的機率以及時間並沒有說明,則有令人覺得三招行動有點杞人憂天,卻要市民負上很大代價。
把游資趕走,絕不是最後目的,那麼最後目的是甚麼?當然,最好能把游資積聚於銀行體系的好處與壞處作一比較,但金管局並未提出這比較。市民所知的是,市場資金充裕,供樓及營商的成本俱低,對經濟及社會有利。然「任三招」予市民的印象卻是,大家一齊付出高利息的代價以紓緩未來資金流走的憂慮,一個是現實而即時的影響,另一個則是推測性的可能發生的事情,但不一定發生,或不一定以預期模式發生。
任三招不能只看表面
很多市民對於「任三招」推高利率影響樓市氣氛或感不滿,而在分評「三招」的用處時便聚焦於此,可能令分析出現偏頗的結論。「三招」影響利率變化,影響樓市氣氛,只屬短暫,那不是問題的核心,要了解新措施對香港經濟及樓市的影響,必須從問題根本分析。
今次雙向兌換保證與一般的轉變不同,這是涉及聯繫滙率制度的改變,是一個「制度」的改變,其背後理應經過深思熟慮,不會貿然為之,背後的原因必有一個重大的考慮,若事情符合這原則,則「任三招」極可能是配合人民幣未來升值,以減少到時之震盪,這安排應與中央有默契,而人民幣最有可能升值的時間將是未來3至6個月。要是炒家也有同樣的想法,則炒作人民幣的活動仍將有增無減。大家亦必須留意,凡與制度有關的改變,其影響必是較深遠的,故實際的影響必須花時間觀察。
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