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歐美國家近月對內地紡織成衣出口步步施壓,中國昨日作出了讓步,宣布自6月1日起對74種紡織品大幅調高出口關稅,一般加幅達4倍。商務部承認,此舉乃主動措施,希望緩解中國與歐美的貿易糾紛。有港商指,由於成本增加,可能促使內地紡織成衣走高檔路線,部份定單會流往東南亞國家。
財政部公布,經國務院批准,對74種紡織品提高出口關稅,一般增加4倍,由原來每件0.2元(人民幣.下同)增至1元,個別增幅達19倍至每件4元,例如棉製女式西服套裝,棉製女式大衣、斗篷等。而亞麻單紗則首度開徵出口關稅,但3種產品調低關稅稅率,用作外發加工的服裝衣着零部件亦取消出口關稅。
盼緩解對歐美貿易糾紛
商務部官員表示,為緩解紡織品貿易摩擦,政府提高紡織品出口關稅,這是中國採取積極主動的姿態解決爭端,而利用稅率方式調整是比較透明及公平。
商務部又指出,中國為抑制紡織品出口過快增長,而採取的各項調控措施,已見成效,出口增幅已回落,例如首季中國紡織品出口額224億美元,增幅19.1%,較去年同期增幅下跌5.6個百分點。商務部已安排副部長高虎城訪問華盛頓,就美國向內地紡織品設限與美方交涉。
成本大增工人或失業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發言人孫准濱指出,提高關稅將令業界增加成本,可能導致工人失業,中國紡織企業須為此作出「犧牲」,但業界理解當局為建立全球紡織品貿易新秩序,及緩解貿易摩擦而作出讓步。北京美國商會主席馬丁則歡迎中國的決定,認為有助解決中美貿易爭端。
歐盟對中國政府調高紡織品出口關稅反應審慎,表示下周跟內地官員會晤時將進一步了解情況。中國紡織品貿易談判代表,將於下星期在布魯塞爾跟歐盟貿易專員曼德爾森會面。
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首席經濟師潘永才分析,由於是次徵稅以每件作計算單位,因此高檔貨品影響較小,低檔貨品的稅率則較重,而本港廠商以生產高檔貨品為主,因此所受打擊相對於內地以生產低檔貨品的廠商為小。是次涉及徵收稅款的貨品,佔本港轉口內地成衣紡織類別的20%,貨值46億美元。新政策有助紓緩歐美的保護主義壓力,相信對方在作出對華保護政策時會鬆手,但不會完全取消。
梁君彥:轉走高檔路線
香港紡織業聯會主席梁君彥認為,新政策是要減低取消配額後對第三世界造成的影響,亦回應歐盟的要求,有助內地成衣紡織業走向高增值路線。至於對廠商的影響,他估計,新稅率約佔低檔貨品成本的5至6%;由於一般廠商已接到10月份定單,今次突然於6月1日徵收新稅款,很難向客戶增加收費,這段時間對中小企突然增加稅款支出,會感到吃力;新接的定單則可跟客戶商議攤分負擔。
他又預計,新政策或導致一些廠商將生產線遷出內地,或回流本港。歐盟因此放寬對中國貨品的限制機會較大;但美國受當地政治壓力,讓步有較大困難。
香港紡織業聯會副主席林宣武指出,廠商突然要繳付額外稅款,可能導致一些廠商周轉不靈,損失金額有可能以千萬元計算。聯泰(311)財務總監陳祖恒在消息公布前表示,明年將投資3000萬港元,擴大國內廠房的生產能力,他估計美國對國內紡織成衣的限制不會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