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卵器六區正數 油麻地直迫警戒線<br>登革熱病媒白紋伊蚊活躍

產卵器六區正數 油麻地直迫警戒線
登革熱病媒白紋伊蚊活躍

【本報訊】雨季來臨,傳播登革熱病的白紋伊蚊又再活躍起來。食物環境衞生署昨公布,本港有六個地區的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今年首次打破零指數錄得正數,其中以油麻地的分區指數最高,指數錄得百分之十七點三,直迫百分之二十的警戒線。

雨季來臨預計續攀升

在寒冷及乾燥天氣下,今年首三個月的平均誘蚊產卵器指數一直為零、未有錄得登革熱病媒白紋伊蚊產卵的紀錄。不過,港、九共六個地區的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於本月卻首次錄得正數指數,其中油麻地、灣仔北及尖沙嘴為錄得最高指數的三個地區,其中油麻地指數錄得百分之十七點三,其餘地區指數均在百分之十以下。
食環署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何玉賢昨於記者會上表示,六個地區的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雖未達到百分之二十的警戒線,但指數錄得正數,反映白紋伊蚊已開始活躍,隨雨季來臨,預計指數在本月開始會持續攀升,六月至八月間為高峯期。
各區中以油麻地錄得的分區指數最高,記者昨日巡視油麻地果欄一帶,發現部份後巷堆滿垃圾及積水,大有機會滋生蚊患。該區不少居民均表示,「屋企有做防蚊工作。」油尖旺區議會副主席梁偉權稱,該區以京士柏公園一帶,以及伊利沙伯醫院職員停車場及的士站的蚊患最嚴重,擔心醫護及病人有機會患上登革熱或日本腦炎,「絕大多數係病人,唔希望醫人嘅地方為病人帶嚟另一種疾病感染。」不過,部份醫生及住院病人昨接受訪問時表示,未覺醫院範圍內充斥蚊子。

赴東南亞防染登革熱

本港的登革熱個案主要為外地傳入個案,去年共錄得三十一宗,今年已錄得六宗外地傳入個案。何玉賢表示,署方已密切注視亞洲地區的登革熱傳播情況,但本港往來東南亞的人流非常頻密,呼籲到東南亞地區公幹及外遊人士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