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再次響起致命日本腦炎警號,食物環境衞生署本月分別於市區四個大型公園及遊樂場,發現日本腦炎病媒三帶喙庫蚊的蹤迹,其中以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發現的蚊子數目最多,公園範圍內的工作人員坦言工作環境蚊患嚴重。食環署指出,由於天氣炎熱加上雨水漸多,呼籲市民要做好防蚊措施。 記者:蔡建豪、梁洵瑜、羅偉光
食環署本月分別於銅鑼灣維園、北角英皇道遊樂場、柴灣公園及石硤尾公園四個市區公園或遊樂場,發現三帶喙庫蚊的蹤影,當中以維園發現的蚊子數目最多,高達十隻;至於其餘三處發現蚊蹤的公園或遊樂場,發現的蚊子數目均在五隻以下。
「一陣間就咬到成身都係」
每天於維園範圍內工作的人員,昨日異口同聲表示公園內的蚊患嚴重。公園溜冰滾軸鞋租用處負責人尹先生表示,該處蚊患嚴重,當值時必會燃點蚊香,「唔點蚊香,一陣間就咬到成身都係,咬到好痕。」對於公園內發現可傳播殺人病毒的三帶喙庫蚊,他坦言感到憂慮,但苦無防備的良方。至於公園壁球中心的一名護衞員亦說,不時成為蚊子的美點,辦公地點要擺放電子滅蚊拍,隨時展開滅蚊行動。
在維園內一間餐廳工作的趙小姐則表示,公園內的蚊子可謂「天不怕、地不怕」,「蚊怕水同蚊貼都唔驚,一樣咬到成隻手又紅又腫。」她邊說邊拍死一隻正叮咬其玉臂的蚊子,她指園內員工每天灌溉樹木,易生積水導致滋生蚊患。
食環署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何玉賢昨在記者會上指出,作為日本腦炎病媒的三帶喙庫蚊,必須有豬隻或候鳥等載體才會構成傳播日本腦炎的風險。他強調,日本腦炎並非本港的風土病,加上本港市區沒有豬場及候鳥集散地,本港爆發日本腦炎的相對風險較低。
香港大學微生物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認同,由於本港市區沒有豬場,即使發現三帶喙庫蚊,相信爆發日本腦炎的機會較低。他指出,目前資料顯示傳播日本腦炎的野鳥多屬鷺科野鳥,未有文獻記載大量聚集於維園的白鴿會傳播日本腦炎。
收回豬牌減傳播腦炎風險
立法會議員兼東區區議員王國興則批評,維園近日出現蚊患,可能與維園道擴建工程地盤有積水有關,加上近日經常下雨,令蚊子有機會大量滋生。他說過去罕有市民投訴維園有蚊患,當局應加強滅蚊工作以免情況惡化。
食環署自去年十月開始對日本腦炎的病媒進行調查以來,曾於中西區、海怡半島、藍田、青衣、荃灣等地發現三帶喙庫蚊。
此外,為減低豬隻傳播日本腦炎的風險,港府正與本地豬農商討自願交回牌照形式,冀望在今年底前收回全港豬場牌照。據業界透露,政府大約每隻豬補償一千八百元,整項計劃約涉及七億七千萬元公帑。至於原定上月在部分豬場推行的日本腦炎疫苗注射試驗計劃,在實行污染扣分制及收回牌照措施的談判影響下,試驗計劃至今仍未推行,漁農自然護理署稱稍後才有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