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緊福利政策調節人口

收緊福利政策調節人口

李兆富
獅子山學會政策及傳訊總監

筆者最近翻閱《經濟學人》的統計數據,發現香港在很多方面生活質素指標都名列前茅。香港人平均預期壽命是世界第三位,嬰兒夭折率亦是全球最低的地區之一。同時,作為高度發展地區,香港亦面對着其他已發展國家的問題。所有發達社會都必定會出現出生率下降這個現象,香港亦不例外。但想不到,這個自然現象現在竟被借題發揮,作為鼓吹干預政策的藉口。李卓人上周在立法會便以此為題,再次重彈「最低工資」、「最高工時」等惡政。
在立法會內,代表商界的議員林健鋒指出,根據其他發達社會的經驗,即使強行規管工時,出生率不但沒有明顯上升,反而會持續下降。如以計劃經濟發源地法國為例,法定工時為三十五小時,○○年的出生率是每一千人十三點三個嬰兒,到○三年下降至十二點九個。共產主義搖籃德國亦實施最高工時多年,出生率亦不過是每千人八點六個嬰兒。
出生率與工時並無直接關係。事實上巿民生育與否,主要取決於經濟及文化考慮。過去十年,香港的總撫養比率由每千名十五至六十四歲人口負擔四百零六人,降至三百七十人。隨着人口老化,出生率亦順應下跌,使社會的負擔比率維持在一個均衡水平。這個一增一減的過程全屬自由秩序,完全不用政府干預。

事實上,上周剛結束的開放經濟暨自由貿易智庫EvianGroup論壇,就曾為不同社會人口老化和出生率下降,所引起的貿易及國際關係問題進行討論。有與會者指出,移民政策是緩和問題的直接方法。移民家庭往往屬年輕的一群,而且傾向生育更多子女,但最大問題卻是政策上的平均主義,衍生了福利開支膨脹問題。香港的移民政策,亦一直在劇化上述種種現象,歸根究柢亦是因為平均主義導致的問題。
香港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社會,新移民一直是香港的活力泉源,新移民有拼勁,甚至獅子山學會的成員中,亦有不少是從外地移民到港。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系,香港亦是最少官僚最容易開設企業的地區,香港治安良好又不失繁榮,其實只要有一套開明的移民政策,讓人才和資源湧入,香港的人口結構問題會自然解決。
要開放現有移民政策的大前提,是抗拒平均主義,收緊現行過份寬鬆的福利。以前香港沒有廣泛的福利,定居的人來港,都抱着積極的精神尋找工作和機會。但當香港慢慢走上福利社會的道路,便會有愈來愈多移民來尋找福利。我們不要怪來港尋找福利的移民,因為錯在制度上產生了這樣的誘因。
只要新移民能夠負擔自己的生活,香港都應接受他們申請居留,這亦是最高層次的人道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