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首次揭發穿越中港兩地走私食用棕櫚油的秘密管道,兩地執法部門昨日採取聯合行動,於深圳河撈起該條秘密油管,並於本港邊境打鼓嶺竹園村和深圳羅芳村分別搗破油缸和泵油設施,共起出七萬公升棕櫚油,總值一百四十萬元,行動中拘捕三名港人和四名內地人。 記者:李偉民
消息指出,棕櫚油是從新加坡以正途入口香港,濃縮的棕櫚油在香港每公升售二十元,若在內地銷售,因內地要抽稅,需多付百分之三十的稅項,故較本港昂貴。由於棕櫚油為中和油,可增加餸菜的色香味,廣泛受到食肆採用,一些食品生產如即食麵亦以棕櫚油來炸製,所以在內地需求甚殷。
25分鐘泵一缸油
本年初,一個走私集團利用瞞天過海手法,在香港邊境竹園村設立貯存棕櫚油的油缸中心,再將直徑七點六厘米(約三吋)喉管從油缸駁出,埋於地底,穿過草叢,從邊境鐵絲網底部通出,接入深圳河河道,在河道中央延伸三百米之遙,接連上岸,又穿過中方邊境的鐵絲網底部,沿地底通往羅湖羅芳村的停車場,陸地及河道喉管全長共四百米。
警方打鼓嶺分區助理指揮官(行動)關炳潤總督察昨在記者會上稱,其實警方在一個多月前始發現其運作,事緣有一輛二十呎長貨櫃車每日均通過禁區打鼓嶺,前往竹園村,而且每日來回五次,形迹可疑,遂展開監視,揭發涉及走私活動。
警方發現該輛貨櫃車的貨櫃箱經過改裝,暗設大油缸,每日從屯門的卸貨區碼頭注滿棕櫚油,再運抵竹園村的僻靜農地,然後泵入另兩個藏於貨櫃箱的大油缸內,又利用加壓泵,將油泵入地底喉管,穿越深圳河輸往羅芳村露天停車場貯油缸,二十五分鐘可泵完一缸油。
由於深圳河河水混濁,很難發現該喉管,集團在羅芳村停車場附近建設一個加工食用油工場,村民還以為油缸是工場加工之物,未覺可疑。
自警方追蹤到走私集團,因走私範圍涉及中方,便要求深圳執法部門協助,邊防六支隊人員暗中走進水深及腰的河道,順藤摸瓜,發現四條喉管,其中三條因損毀已棄用,他們一路摸着喉管,摸到通往羅芳村的大本營。
走五轉瞞稅60萬
昨晨十一時,兩地執法人員展開拘捕,在香港擒獲三名年四十至四十五歲香港男子,為貨櫃車油缸司機、工場主管和助手,行動撿獲三萬公升棕櫚油、兩個油缸和一輛貨櫃車。
中方亦拘捕四名內地人,另截獲一輛內藏四萬公升棕櫚油的油缸車,兩地走私貨品總值一百四十萬元。
警方稱,集團一日走五轉計算,可偷運十萬公升棕櫚油,瞞稅高達六十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