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解決房屋委員會財絀困境,房屋署建議將居屋轉售限制由五年放寬至兩年,估計接近四萬個居屋單位可即時獲得解禁,房委會每年可增加近二億元補地價收入。該批獲解禁的居屋不乏市區靚樓,包括坐擁維港美景的藍田鯉安苑及毗鄰美孚地鐵站的荔欣苑等。
四萬個居屋單位即時解禁
現行政策規定居屋落成後首兩年,業主只能將單位回售給房委會,業主若要在自由市場出售單位,須在購入後第六年或之後補地價。目前約有近四萬個居屋單位及六萬二千個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公屋單位,仍然在五年轉售限期內。
截至今年三月底,二十九萬個已滿五年轉讓限制的居屋單位中,只有三萬三千個單位已補地價,可於自由市場買賣或出租。房署估計,若下周四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通過上述放寬限制建議,每年會增加五百五十個居屋補地價申請,以平均每個單位補價三十三萬元計算,房委會每年可增加收入約一億八千多萬元。
即將獲得解禁的市區靚居屋包括藍田地鐵站旁的鯉安苑,部份高層單位可望維港煙花靚景;位於荔園舊址的荔欣苑則毗鄰美孚地鐵站,沙田愉翠苑鄰近馬鐵第一城站,交通便利;將軍澳寶盈花園則屬首個設有會所的智能居屋。
中原地產代理研究部高級經理黃良昇對房署建議表示歡迎,因過去二十個月私樓市場價格上升近七成,市區百多萬元上車盤不多,而在○一、○二年買入的居屋,補地價後帳面上應仍有利可圖。
放寬期限有助小市民置業
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林本利亦認為,政府放寬居屋轉售期限有助小市民置業。放寬限制後會有一批原本住在居屋的居民轉而購買私樓,但同時他們的居屋單位會在私人市場出售,相信樓價不會有大波幅。
不過,房委會委員王坤批評房署的目的是為「托市」多於協助小市民置業,催谷中、低價私樓樓價上升。他亦相信房署是希望透過居屋補地價增加收入,解決房委會財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