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面對未來四年累積七十多億元赤字,除計劃以加費增加收入及減少需求外,更希望能擴充私症服務,並倡議由政府資助市民購買醫療保險,買了保險的市民,可選擇醫管局提供的私症服務,或光顧私家醫院。由於綜援及低收入人士仍可獲豁免繳付公營醫療收費,不願買保險者可選擇繼續排隊輪候醫管局服務。 記者:梁洵瑜
保險業人士認為,政府津貼可利誘市民買保險,擴大現時醫療保險覆蓋率,改善公私營嚴重失衡問題。但病人組織擔心醫管局擴充私症服務,會縮減針對貧苦大眾的服務,長期病患者也未必能購買合適的保險。醫學會則不滿醫管局「搶客」,認為有違公營醫療服務理念。
主力照顧困難人士
醫管局服務需求近十年暴升,住院人次及專科求診人次分別上升四成及五成,令開支由十年前的一百二十億元上升至去年的二百七十多億元。人口增加,但政府沒有相應增加撥款。醫管局消息人士坦言,由於「唔夠錢,未來只能主力照顧有經濟困難人士」。
為打擊有經濟能力者到公立醫院求診,醫管局來年會提高多項醫療收費,水平或會提升至與私營市場相若。同時重提以往羅嘉瑞任主席年代的建議,倡議當局考慮資助市民購買醫療保險,讓市民自由選擇用公家的私症服務,或轉到私家醫院。
消息人士解釋,政府可以現時每年用於市民身上的醫療費用,用作資助他們買醫療保險,不同年齡者可按保費不同而獲不同水平的資助,但取了政府資助買保險者,只能選購公立醫院內的私症服務,不能同時又享用政府的高資助醫療服務。
至於政府提供多少資助,市民又要額外掏出多少錢來買保險,仍須詳細計算,但消息人士強調,市民必須是自願選擇是否買保險,不選擇買保險者仍可輪候醫管局服務,當局也須成立監管機制,確保人人都可成功投保。
醫學會指「搶生意」
對於醫管局的構思,保險界人士羅少雄稱,政府提供資助確可吸引市民購買醫療保險,但須視乎資助水平,若購買全年保費四千元的醫療保險,已有不錯的入院及治療費用的保障。但病人互助組織聯盟發言人陳萃菁擔心,長期病患者未必能成功投保。
醫學會會長蔡堅批評,醫管局鼓勵擴充私症服務不但是「搶生意」,更有可能影響原有醫療服務。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副會長佘達明認為,醫管局應定位服務有需要市民,私人市場看來並非公帑服務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