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長今》戲裏有許多韓國御廚房做菜的情節,韓尚宮考長今廚藝,叫她做一道蒸大蝦,再做一個豆腐火鍋。戲是拍得巨細無漏,如何配菜如何調料,都拍得清清楚楚。正因為這樣,你才知道,韓國宮廷裏的「美食」,實在不怎麼樣。
中國宮廷的御廚房,陣仗就大得多。
清朝皇帝,吃的米是紫、黃、白三色老米。這些米都出自御稻田,派人在京城水土最好的玉泉山、小湯山、豐澤園等地種植。
皇帝一家喝的水,統統採自玉泉山的泉水。每天由毛驢拉的水車,大老遠從玉泉山運到宮中,沿途運水車走在大道正中,王公大臣們碰到,也要避往一邊。
御廚房裏的珍饈美味由各省進貢,庫房中常備黃河鯉魚、鎮江鰣魚、渤海對蝦、陽澄湖大閘蟹、南海魚翅、海南燕窩、山東鮑魚、東北熊掌等等。還由內務府專掌牛羊畜牧之事,連牛奶也有專門一個部門採辦。
至於其他的時鮮蔬果、雞鴨魚肉,則由御廚房的廚役出宮到市場上採辦。清朝皇帝的伙食費,每天為白銀五十両,不管皇帝吃不吃得下,都要買到這個標準。當然,採辦之人打斧頭也在所難免,於是成為一個肥缺。
要把中國皇宮御廚房的故事拍成戲,光是廚藝這一節,已經叫人目迷五色,保證現在那些湊《大長今》熱鬧跑到韓國去「品嘗美食」的香港人,全都湧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