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恒基地產(012)及恒基中國(246)發表聯合公布,恒地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恒中,每股作價為現金7.5元,較恒中停牌前報4.8元,溢價56.25%,較恒中截至04年底止每股資產淨值折讓46.28%。恒地副主席林高演表示,若私有化成功,恒地帳面值將增加11億元,即每股資產淨值增加0.62元。
林高演:不用額外融資
私有化涉及資金約12.95億元,林高演表示,恒地將以內部資源及現有銀行借款支付,不用額外融資。摩根士丹利為恒地是次私有化計劃中的財務顧問,被問及7.5元是否最終定價,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劉哲寧表示,有關作價已參考廣生行、太平協和等過往私有化活動,這些公司的作價一般較其股價有5%至72%溢價,故恒地提出的溢價屬偏高水平;至於私有化作價相對每股資產淨值折讓,過往個案折讓由31%至77%,恒地是次提出的折讓不大,對恒中股東公平。
是次私有化恒中,透過協議安排方式進行,即在股東特別大會決議案上,需獲最少75%股權的出席獨立股東投票贊成,及少於一成反對,私有化方案才獲通過。通告披露,除了恒地持有65.32%恒中股權,被視為恒地一致行動人士共持有5.14%,他們將放棄私有化恒中的投票權,即恒中獨立股東持股量為29.54%,若持有2.954%股權的股東反對,則私有化肯定不能通過。根據彭博資料顯示,鄧普頓旗下兩個基金持有恒中2.52%股權,故其取向將對私有化起決定性作用。
02年11月恒地同樣以協議方式私有化恒基發展(097),結果在2.49%股權的股東反對下失敗,林高演解釋,私有化尚可用全面收購方式進行,但需時較長,不及協議安排時間清晰。選擇在現時私有化恒中,原因是該股過往5年股價及成交均偏低,故給予股東溢價套現。恒中董事長李家傑表示,若私有化成功,恒中將成為恒地全資附屬,仍會積極投資內地地產業務,並深入以往不會涉足的城市找尋投資機會,雖然精簡架構,但不會裁員。他又稱,無計劃在恒中私有化後將其內地投資以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形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