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支氣管擴張是中國人常見的氣管疾病,傳統上卻沒有針對治療的特效藥,病者在經常有痰、咳嗽及咳血等症狀下,生活受到嚴重困擾。不過,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近期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吸入激素治療能有效改善支氣管患者的病情,有效減少痰量及病發次數。 記者:蔡建豪
支氣管擴張屬於一個綜合症,誘因是支氣管病態性發大,導致肺內黏液和廢物不能順利排出,並引發慢性氣管感染和發炎。很多嚴重患者的氣管內更被發現有令病情進一步惡化的綠膿桿菌,患者在病發時往往每日吐出二十毫升的綠色膿痰,每月病發次數高達兩次。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於九八年開始進行一項為期一年的研究,成功挑選七十三名病者參與,病者分別被隨機分派成吸入激素組及對照組。吸入激素組每天接受兩次五百毫克吸入激素,對照組則以安慰劑治療,研究人員連續五十二周收集病者數據作參考對照。
對綠膿桿菌療效大
研究結果顯示,在一年後,約六成半吸入激素組病人的二十四小時痰量得到改善,但只有四成二的對照組病人的二十四小時痰量有改善。兩組病者在病發次數、肺功能及痰膿度方面的評分,則未有明顯分別。
不過,研究卻發現吸入激素對有綠膿桿菌感染的病人有更大療效,有七成半吸入激素組病人在二十四小時痰量方面得到改善,錄得改善的對照組病人只有一成八;有八成三吸入激素組病人病發次數更明顯減少,對照組只有兩成七病人的病發次數獲得改善。
不時被誤診為哮喘
負責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教授曾華德稱,支氣管擴張是中國人常見的疾病,在西方人身上較為罕見,患者大部份沒有吸煙的習慣。傳統上未有針對性特效藥治療支氣管擴張,並要進行肺部電腦掃描才能確認病情,「照肺片冇事唔等於無支氣管擴張。」在種種原因下,病情不時會被誤診為哮喘、肺癆或慢性阻塞性肺病,致病者一旦停止服用抗生素,多痰等症狀又會即時復發。
他強調,研究結果已證實吸入激素對支氣管擴張具有療效,統計分析更發現,吸入激素療法對於二十四小時痰量少於三十毫升及病發次數每年在兩次以下的病人,療效最為顯著;而此療法結合其他療法的可行性,將是未來研究的重點方向。